搜索
阆苑无踪迹,唐朝有姓名。
不知红玉洞,千古夜猿声。
猜你喜欢
昔闻谢自然,今祠何女仙。
昌黎久不作,奇事相留传。
当其始生时,紫云光烛天。
炼服云母丹,红玉飞琼烟。
窈窕颜不老,霞帔尚翩翩。
琪花露含蕊,瑶水月在莲。
恍若坐深闺,真息长眇绵。
左携魏无人,右挟夏婵娟。
不入天台路,永同龙汉年。
云母凝清甃,仙姑渺碧空。佩声遗凤穴,绡影借鲛宫。
纷若神弦曲,泠然少女风。守雌长若此,无处问鸿濛。
天地并况,惟予有慕,爰熙(xī)紫坛,思求厥(jué)路。
恭承禋(yīn)祀(sì),缊豫为纷,黼(fǔ)绣周张,承神至尊。
千童罗舞成八溢,合好效欢虞泰一。
九歌毕奏斐然殊,鸣琴竽瑟会轩朱。
璆(qiú)磬(qìnɡ)金鼓,灵其有喜,百官济济,各敬厥事。
盛牲实俎进闻膏,神奄(yǎn)留,临须摇。
长丽前掞光耀明,寒暑不忒(tè)况皇章。
展诗应律鋗(xuān)玉鸣,函宫吐角激徵(zhǐ)清。
发梁扬羽申以商,造兹新音永久长。
声气远条凤鸟翔,神夕奄虞(yú)盖孔享。
希望天地的神灵都赐福,因为皇帝敬慕他们。皇帝兴建了紫色的坛宇作为专门祭神的场所,想找寻与神相通的办法。
皇帝专心一意、恭敬地继承前代祭祀天地的重任,使神灵和乐。把刺绣品画成黑白相间的斧形图案,遍挂于祭坛之上,用隆重的仪式来承奉至尊的神灵。
把六十四个童子排成八行八列跳舞以娱乐天神太一。
音乐一起响起,琴、竽、瑟、美玉做成的磬和金鼓并陈杂奏,希望神灵能够得到娱乐,百官济济,都恭敬地向神灵祭祀。
他们恭敬地献上丰盛的牺牲和供品,又焚烧香草和动物脂油以请神下降受享。神留下受享,虽然历时很久,但从天上看来,那只是片刻。
只见神鸟在前面发出光芒,神赏赐皇帝以寒暑准时不失,阴阳和顺,以彰显君主的德行。
朗诵的诗歌合于音律发出玉器般的鸣声,音乐中具备了五个音阶——宫、商、角、徵、羽。
这美妙的音声达到远处。
使凤鸟飞翔,神灵久留足以享用这些祭祀。
本站。
况:赏赐。予:皇帝自称。爰熙:爰,发语词。熙,兴建。厥路:这里指与神相通的路。
禋祀:专心一意地祭祀天地。缊:阴阳和同相互辅助的样子。黼绣:黑白相间,画成斧形的刺绣品。
八溢:即“八佾”。古代天子祭神和祖先,用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来表演舞蹈。泰一:又叫太一,是天神中的至尊者。
轩朱:两个人名。轩是皇帝轩辕。朱指朱襄氏。
璆磬:指用美玉做的磬。璆,美玉。
盛牲:指献上丰盛的牺牲和供品,又焚烧香草和动物脂油以请神下降受享。奄留:通“淹留”,停留的意思。
长丽: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不忒:不出差错。
鋗:鸣玉声。
发梁:指声音好听,歌声绕梁。
条:到,达到。
古代都有祭祀天地神明及祖先的乐曲。自汉武帝诏制《郊祀歌》开始,以后历代帝王都有改作。《天地》是祭祀天地的诗。此首选录的是汉武帝的歌辞。
思量旧雨兼今雨。愁绝江山无主。大好头颅奚补。拂袖婆娑舞。
玉箫声里瑶台女。似怨乾坤终腐。生就容姿媚妩。心事犹堪语。
东湖烟水空复空,乃在武昌之西、嘉鱼之东。气吞长江捲七泽,闻有至人昔年隐居渔钓于其中。
迩来一百四十载,九疑联绵竟谁在。岂知苍梧万里云,山中亦有东湖俨相待。
浔江漓江左右流,落霞孤䳱长悠悠。閒来朅登大云岭,霜露郁郁愁松楸。
主人自是身许国,到此谁能忘首丘。此亦一东湖,彼亦一东湖,乾坤万里云飞孤。
愿君慷慨终许国,致君尧舜始作范蠡扁舟图。
彼美兰仪盎粹温,谁知肃肃范闺门。
生荣梦视金花诰,死瞑培成玉树根。
中一袝严家称礼,终三年制子权恩。
我来欲送铭旌路,客病栖栖怅莫奔。
雨洗幽丛清客襟,厨人采掇独何心。根苗扶老或名杖,蓓蕾舒黄无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