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隐就诗名,中洲雅趣成。几前脩竹净,屋上落泉鸣。
柘圃春风织,山田野火耕。满山薇蕨老,客至足蔬萌。
猜你喜欢
又名:留别王维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hè)美。
莫学武陵(líng)人,暂游桃源里。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本站。
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这两句是说这次回到山里之后,不论入山深浅,都要饱览山川之秀丽,林木之幽美。这当然是劝勉崔兴宗不要再留恋世俗的生活,把对山水的感情升华到一种与世俗生活相对立的高度,这与他们对现实的厌倦与反感有关。“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这两句是劝崔兴宗隐居丘壑,既然在山水间找到了生活的真趣,就不要再从那个境界里返回到现实中来了。这一方面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作者为什么要人留恋那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呢?这是由于他们在现实中屡屡失败,一方面产生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感,另一方面也更深刻地认识了现实生活。作者生活的时代大约属于唐玄宗和唐肃宗时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后期。那个时候由于唐玄宗任用奸相李林甫,宠幸杨贵妃,政治十分黑暗,下层知识分子无法入仕,像裴迪、崔兴宗这样的寒士没有出路。所以他们宁愿隐居山林,过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因此作者劝他的朋友,既然在山水之间找到了真趣,找到了自己思想感情的寄托,就不要像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武陵人一样,找到了桃花源却轻易地放弃了。作者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因此他说:“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但立意很深,不失为一首好诗。
入得秋来爽,何烦宋玉悲。推窗对脩竹,开卷课诸儿。
世事放轻著,人生无足时。年多自当老,不用染吟髭。
勋业终归马伏波,功曹非复汉萧何。扁舟系缆沙边久,
南国浮云水上多。独把鱼竿终远去,难随鸟翼一相过。
知君未爱春湖色,兴在骊驹白玉珂。
曾去玄洲看种玉,那似君家满庭竹。
客来不用呼清风,此处挂冠凉自足。
德州俯要冲,地当舟车会。浮梁直郭门,亦以司启闭。
东南出齐鲁,西北达幽蓟。人民屋室稠,商贾语音异。
闻此古陵县,侧塞隈风气。置牧超等秩,自我圣明世。
戍兵三千人,将校十数辈。河山为之雄,城郭为之丽。
我来舣戎舰,登览不暇备。谯楼角声动,小卒催鼓枻。
一载燕台别,频承注问书。天空乌鸟去,秋到雁行初。
共识班衣重,偏怜皂帽疏。轻身骑款段,一径访樵渔。
人事无因月自原。倚看醒梦恨人天。片时意急偏忘字,此夜书长不惜笺。
疑着酒,又无眠。重来翻怯小楼前。红颜对雪衣犹薄,更觉娉婷错认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