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水墦是处是渔庄,树石都含海色凉。摸蛤捉鱼潮复汐,那知人世有沧桑。
猜你喜欢
银塘朱槛(kǎn)麹(qū)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chāng)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lìn)宴游过。
银亮的池塘,红色的栏杆,倒映在淡黄色的水波里,团团的绿叶托起清新的荷花。用兰叶浸水洗澡,用菖蒲花酿酒喝,天气清明而暖和。
需要用喝酒、聚会来酬谢端午佳节,这里有美酒歌舞陪伴。监狱里的草长的深,公堂上也静悄悄的,不妨多多的摆宴、游玩。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614-616
2、苏轼著,徐培均选注.苏轼诗词选.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61
银塘:银亮的池塘。朱槛:红色的栏杆。麹尘:指淡黄色的江水。麹,同曲。酿酒时,用以发酵的“酒曲”,所生的菌呈淡黄色。圆:团团。卷:托住。条:枝。荐:进。菖花:菖蒲花。
沉醉:喝酒过多,人昏昏欲睡的样子。酬:酬谢。无吝:不吝惜,不要舍不得。
上片,写黄州端午节一派清新升平气象。“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描绘宜人的美景。一“银”,一“朱”,一“麹尘”,一“圆”,一“绿”,一“新荷”,组缀成五月百色争妍的风景图,颇有“晴沙金居色,春水麹尘波。红簇交枝杏,春含卷叶荷”(白居易《春江闲步赠张山人》)的神韵。“兰条荐浴,菖花酿酒”,笔锋一转,由写大自然进入到写民俗生活:绿兰枝浸水而浴,绿菖蒲酿酒而饮。整个生活,沉浸在浓郁的节日气氛中,身心愉快。最后一句为点睛之笔,将上述四句的意境概括为“天气尚清和”,世界上一切都是清新的、和好的、升平的。
下片,写苏轼与徐君猷一起欢度端午节日。“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开头三句,承上启下,将酬节“沉醉”,伴之以“歌”,将欢欣谐趣的两位官员描绘得十分传神。“好将”二字,起到贯连上片与下片的主脉作用。“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是苏轼承上升平景象而吐出的酒后真言:太守治州有方,无人犯罪,遗爱人世,百姓安居,可以称之为“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清泰政治。这正是苏轼借题抒发爱民思想的用意。自然,这次端午酬节超过正常性的游宴就没有什么可吝惜的了。字里行间渗透苏轼与徐君猷志同道合的情谊与痛快淋漓之才思。
全词,名为写端午酬节风俗,欣赏五月自然风光,实是借题发挥,歌颂徐君猷的善施政德,使民安乐的功绩,表露苏轼自己的忠君爱国忧民的愿望。上片结尾处“天气尚清和”,收而未尽,为下片留出余地,正好是下片起句“好将沉醉酬佳节”的过片句,由咏景而转向写人,起了承递作用,景情融合。
六街箫鼓动欢声,独坐行台看月明。不是有心贪胜赏,偶逢时节独关情。
选任逢明主,休嗟尚散郎。
远均天雨露,全抚越封疆。
早振连城价,尝陪照乘光。
宦途更险易,人事变炎凉。
遽喜輶轩至,同期远俗康。
交情重推致,民意乐舒长。
况有江山助,无怀节物伤。
罇前且欢醉,一别久相望。
云碍虚檐日,风号老木秋。
山城围晚翠,江槛俯寒流。
世事悲苍狗,生涯付白鸥。
烟尘犹在眼,浑欲不胜愁。
蔡子围棋非我敌,我谨事之如大国。
主盟召会不敢辞,近忽凭陵有骄色。
邹人战鲁固非宜,于越入吴谁可测。
愿君勿以大自骄,知小深谋战须克。
区区江子似邾娄,我如强鲁端能役。
凌兢螳臂屡见拒,我但怜子心难得。
近来措置尤小狞,何异穿窬时有获。
可怜痴将不知兵,请视吾旗岂冥北。
饥鱼贪饵不知◇,口虽暂美身遭食。
虽然吾亦守疆埸,防患犹须谨蟊贼。
上攀蔡子虽已辽,晋楚周旋终有日。
下观江子行逾远,我进骎骎未知极。
嗟予自谓敢忘谦,事有真诚难掩抑。
为君聊发一笑端,欲开吾棋视斯檄。
春正媚。闲步武陵源里。千树霞蒸红散绮。一枝高插髻。
飞过洞庭烟水。酩酊莫教花坠。铅鼎温温神竭帝。何曾真是醉。
千枝蔓仙牒,眉宇肖苍龙。就中天赋英杰,玉磬照金钟。
满袖春风和气,散在苕溪霅水,讴歌闹儿童。好个庙堂样,貂弁马头公。
烛如椽,香似雾,宴蓬瀛。我家寿酒须信,不与世间同。
昨夜欢传清禁,今日黄堂歌舞,千载一相逢。来岁五云里,宣劝折黄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