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九子芙蓉畔,传灯彼一时。谁无男女相,试问末山尼。
猜你喜欢
沿涧扳崖入翠霞,寺僧犹寄旧钟家。芙蓉秀出天河外,我欲名为小九华。
古寺周旋思更悠,十年怀抱此登游。山寻绝巘云盘阁,僧入参禅月满楼。
石磴列屏环且秀,小桥通径曲还幽。却惭无念瞿昙子,一衲传灯何所求。
萝壁松门一径深,题名犹记旧铺金。苔生尘鼎无香火,经蚀僧厨有蠹蟫。
赤手屠鲸千载事,白头归佛一生心。征南部曲今谁是,剩有枯禅守故林。
断塘流水洗凝脂(zhī),早起索吟诗。
何处觅(mì)西施?垂杨柳萧萧鬓(bìn)丝。
银匙藻(zǎo)井,粉香梅圃(pǔ),万瓦玉参差。
一曲乐天词,富贵似吴王在时。
脂粉塘水在雪景间流淌,仿佛在洗濯当年宫女雪白的肌肤,使我一早起来,就激起了作诗的愿望。
白雪茫茫,何处寻西施的遗影?但见垂柳挂满了冰雪,像鬓发添上了白霜。
井口堆雪像舀满了银子,梅园的雪粉还沾着芳香,高高低低的屋顶上,堆积着美玉,上下闪光。
我把白居易的诗作吟唱,眼前浮现着当年吴王夫差的富贵景象。
参考资料:
1、天下阅读网.太常引·姑苏台赏雪
姑苏台:一名胥台,在江苏吴县西南姑胥山上,传春秋时吴王夫差曾与西施作乐于上。断塘:指脂粉塘,为吴王宫人倾倒脂粉及洗濯处,在吴县西南灵岩山下。索:应当。
匙:此作动词,舀上。藻井:此指壁有彩饰的井,与作为天花板形式之一的古建筑术语“藻井”不同。参差:此指屋瓦高下不齐。
乐天词:白居易曾做苏州刺史,有《题灵岩寺》等诗。乐天,白居易字。
这首小令题为《姑苏台赏雪》,一开始却从距台有数峰之隔的“断塘”述起。“断塘”即脂粉塘,元林坤《诚斋杂记》:“吴故宫有香水溪,乃西施浴处,人呼为‘脂粉塘’。”凭这个处所,已足与同样因西施缘故而驰名的姑苏台发生感情上的联系。“洗凝脂”意含双关,它已暗点出“雪”的影响,实是因断塘塘岸的积雪白如凝脂,而联想起西施当年在此洗浴的景象。由此语激发起诗情和游兴,引出“觅西施”;再由觅西施不得,但见柳树积雪如“萧萧鬓丝”的怅惘,领出姑苏台的登临。这种针线细密、接笋无痕的布局,不仅预先交代了姑苏台外围的雪景,而且也表明作者“赏雪”并非单纯的冬令游览,而是“怀古”寄托的表现。
下片正面转入“姑苏台赏雪”。“银匙”、“粉香”、“玉参差”,生动地绘现了姑苏台上高高下下的积雪景观。以银、粉、玉作为比拟,与末句的“富贵”遥遥相应。“富贵似吴王在时”,表面上是赞词,其实却包含着微意。这是在说吴王富贵久已不存,如今台上的“富贵”气象,不过是如银如粉如玉的雪堆的错觉而已。作者在怀古意绪的驱动下,回忆起“吴王在时”的当年风流是不难想见的,但他原始的目的是“觅西施”,而此时却无言提及。他所吟唱的“一曲乐天词”,也已游离了登台的初衷(白居易《题灵岩寺》之类游吴作品,并无丝毫怀古内容)。这一切正暗示了作者事实上的失落感。作者将感情表现得如此隐婉,实有一种“伤心人别有怀抱”的意味。
鹊寄先声到敝庐,故人回首意何如。
我方无事能高枕,子亦徐行可当车。
小瓮床头新注酒,青灯窗下静观书。
虀盐冷淡商今古,恐胜朱门食有鱼。
何人筑斯堂,刻意在承志。
永怀霅川翁,清标作时瑞。
移春槛。芳菲黯。咏絮才情浑欲减。记江南。熟吴蚕。
芍药开时,花满澄潭。探。探。
身长泛。花相赚。新来渐把闲愁忏。梦魂甘。是烟岚。
西子湖头,结个花龛。参。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