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蹄落地滚尘埃,道是天使天上来。未许邮符先及见,直呼换马声连催。
马到当换故不换,下马索取常例看。但须一贯就腰缠,无语饱饫邮亭饭。
饭罢曾不少迁延,上马还须惜马钱。走马城边立马上,手折杨柳当马鞭。
前跕前去不须臾,后到一起是行厨。朝廷供给有正项,额外别寻达刺苏。
醉后向人口譊譊,是人遇之遭鞭敲。稍有不如需索意,拚死骑将驿马跑。
天使后来无一语,只是颜色多骄倨。公然下马坐悬堂,换马从容上马去。
猜你喜欢
折檐(yán)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yīn)映,未尝植物。因洿(wū)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zhòu)不筑,全其自然。纵锸(chā)以浚(jùn)之,汲(jí)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yǎn)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乃求渔者之罟(gǔ),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hú)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yín)昏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衙署回廊前的一块空地有四五丈见方,正对着非非堂。此处修竹环绕林荫遮蔽,没有栽种其他植物。我按照地形挖了一个池塘,既不方也不圆;没有用砖砌,也没有筑堤岸,完全保留了它自然的形态。我用锹把池塘挖深,打井水把它灌满。池塘清澈见底,波光荡漾,微风一吹便泛起波纹,风一停便水平如镜。星与月映在水中,光亮直透塘底。我在塘边休息时,水中的影像纤毫毕现;绕着水池散步,仿佛徜徉在浩荡的江湖之间。这足以让人抒发内心的忧郁不畅,安慰我这个困窘寡助的人。
我于是请渔人撒网捕鱼,从他那里买了几十条活鱼,叫书童把它们放养在池塘中。书童认为池水太少不能增大容量,于是只把小鱼放养在内,而丢弃大鱼。我感到很奇怪,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把自己的想法讲给我听。可叹啊,这个书童怎么如此糊涂而无知!我看见大鱼丢在一边干渴,得不到安身之处,而那群小鱼却在那又浅又窄的池塘中嬉戏,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我感触很深,于是写了这篇《养鱼记》。
参考资料:
1、茅坤.《崇贤书院释译,图解唐宋八大家集》.安徽:黄山书社,2016年3月:第188页—189页
2、黎娜编.《唐宋八大家全集》.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9月:第114页
折檐:屋檐下的回廊。隙地:空地。方:方圆,大小。非非堂:欧阳修在洛阳时所建,命名为“非非堂”。植物:这里用作动词,是种植植物的意思。洿:地势低的地方。这里名词用作动词,是挖掘的意思。甃:砌墙。锸:铁锹。浚:疏通。清明:清澈、明亮的样子。偃息:休息。毫芒:微小的东西。循:沿着。舒:舒展。忧隘:忧愁和郁闷。穷独:困乏无助的样子。
罟:渔网。活:形容词用作动词,使.....活着。怪:认为....奇怪。无乃:难道不是。嚚昏:糊涂昏庸。观:观察。自足:悠然自得的样子。
这是一篇非常精彩的短文,作者以小见大,通过小鱼“若自足”,而巨鱼“不得其所”的境况,影射了当世君子“曾不能一日安之于朝堂之上”,而小人却“嚣嚣于廊庙”的现象。
文章分为两段,第一段记自己挖池“以舒忧隘而娱穷独”的事。作者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做池的经过和池水的清明之状,以及给自己带来的恬然自适的情趣。既不提养鱼之事,也不言他事,仿佛浑然不晓世事之状。然而最后一句“舒忧隘而娱穷独”却隐隐透出了作者志怀高远而不得伸展的心理。
转入第二段,作者开始提及养鱼之事。然而作者似乎并不意在养鱼,而是极为轻描淡写地以两句话便述完此事。转而借童子之口道出一个可怕的现实:“以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以简练的话语点出文章的主旨,而后戛然而止。
整篇文章含而不露,叙而不议,似乎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其实体现了欧公一贯的淳厚文风。以饱满的笔法叙写文章的次要部分,作为铺垫,以凝练的笔法点触主旨,点到即止,不再生发议论。
刘郎底事去匆匆,花有深情只暂红。弱质未应贪结子,细思须恨五更风。
二月清江照眼明,避风舟楫满回汀。
断云挟雨时时黑,密叶藏花树树青。
习隐未成陶令赋,行歌聊共屈原醒。
碧潭光景无消息,坐看鱼儿点翠萍。
钟楼上念赞,床脚下种菜。不会不自在,会得是障碍。
白狗吃生姜,胡人夜渡关。若不得流水,还应过别山。
峡口联江口,山乡亦水乡。
春来容膝屋,云倚及肩墙。
旅食亦求静,偷生且善藏。
瀼西居颇适,好赋反骚章。
娱情石上坐相宜,领略余晖景更奇。叠叠远山横锦绣,层层清浪泛胭脂。
烟笼晚树栖禽稳,彩漾归帆入港迟。莫笑野人凭眺久,暮霞零乱动幽思。
扁舟来访小丛林,花木通幽院落深。旋拂胡床成午梦,闲持贝叶动秋吟。
竹声瑟瑟生虚籁,山意峨峨入素琴。更喜老纲能会事,手携炉铫自相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