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休梳丛鬓洗红妆,头戴芙蓉出未央。弟子抄将歌遍叠,
宫人分散舞衣裳。问师初得经中字,入静犹烧内里香。
发愿蓬莱见王母,却归人世施仙方。
猜你喜欢
愿随仙女董双成,王母前头作伴行。初戴玉冠多误拜,欲辞金殿别称名。将敲碧落新斋磬,却进昭阳旧赐筝。旦暮焚香绕坛上,步虚犹作按歌声。
北闱疏乞过南省,喜得司仍献纳存。两地精忠悬日月,百年魂梦绕乾坤。
白云秋杪连青琐,芳草春深即故园。回首明光曾补衮,尚馀封事耀君门。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俱怀鸿鹄(hú)志,昔有鶺(jí)鴒(líng)心。
逸气假毫翰(hàn),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我和你们几个兄弟,一向友爱情谊很深。
共同怀抱鸿鹄大志,都有互相救助之心。
高雅情趣借诗文表达,清风亮节存留在竹林。
共享饮酒的陶然乐趣,偶奏超俗拔群的雅音。
参考资料:
1、邓安生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6
“吾与”句:我和你们几个兄弟。二三子:语出《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鸿鹄志:指远大的志向。鸿:大雁。鹄:天鹅。昔:一作“共。”鶺鴒心:兄弟互相关切的心意。鶺鴒:一种长脚长尾的小鸟。后世用鶺鴒以喻兄弟。
逸气:超脱世俗的气概、气度。假:借助。毫翰:指毛笔。亦借指文字、文章。清风:指竹亭的清爽,也暗喻人的清操洁行。竹林:此处有双关意,既切题中的“竹亭”,也是借竹林七贤之游喻指作者与诸弟在竹亭游乐事。
达:旷达。一作“远”。
此诗通过竹亭述志,赞扬了兄弟之间志同道合、友爱情深的思想感情。全诗叙写自己与诸弟很友爱,且都有远大的志向,像古代的竹林七贤一样,常雅集竹亭,饮酒抚琴,以寄托豪情逸气。
在意象运用上,此诗以竹作为清幽和隐逸的意象。竹在古代,是潇洒挺拔、高雅脱俗的逸士的象征。颈联两句的“竹林”有借竹林七贤喻指诗人兄弟之意。这里继承魏晋风度之气,以魏晋的名士风流来刻画兄弟们的高雅志趣,来烘托他们超然脱俗的品格。而“竹林”同时切诗题中的竹亭,作者也是借阮籍(竹林七贤之一)的出世之志来映照自己对遁迹竹林的出世生活的无限向往。
从写作方法上,此诗运用了白描和用典的手法,写了竹亭集会,赋诗饮酒弹琴的和谐场面,写出兄弟之间的友爱之情。
孟浩然诗中常表现出一种“安以乐”的太平气象,在此诗中则具体表现为“逸气”。逸气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气概、气度。陈贻焮《孟浩然诗选》认为,这里的“逸气”表现出孟浩然高雅的心情;“高雅的心情”是抽象的、综合性的体验,也是孟浩然“韵高”的方面。从陈贻焮的赏评中可以看到,在这首诗歌中,孟浩然将原本矛盾的“鸿鹄志”和“竹林”的清逸洒脱、高雅爽朗进行有意识的协调,并且调和得极为自然。此诗是孟浩然的“韵”和“才”能够统一起来的典型例子。
畏畏佳佳石谷水,鼕鼕隆隆山木风。炉香四百六十载,开山者谁梁宝公。
艾轩门第多诸父,尚想高斋讲诵时。
谁道风流今已泯,亲篇三复起予诗。
三级桃花把要津,懿文储德在权衡。鸾雏将授三传托,虎榜先同一瓣盟。
荣以依光如昼锦,乐于兼善胜专城。履声早晚星辰上,弗与群仙地上行。
百尺贞标涧底松,四朝公望想仪容。星辰衡岳当朱鸟,雷雨湘江起卧龙。
白雪郢歌翻寿曲,青云奕叶继仙踪。天瓢满注供春雨,三岛遥应接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