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昔人重离合,感慨思功名。
我今迫贫贱,乃作分袂惊。
徘徊未能别,崎岖复同行。
扪萝到黄岩,倚杖日已倾。
摩挲磴道古,开拓窗户明。
道人惯看客,拨火治短檠。
村醪偶提携,霜柑亦包并。
病来不喜饮,一再泻浊清。
道涂今日劳,林壑他年盟。
苏州对床卧,不下五言城。
自经长少公,增重手足情。
细听松竹响,疑是风雨鸣。
披衣更起坐,月出山西更。
猜你喜欢
何物催衰白,频年屡别离。
弟兄俱老境,摇落况秋时。
汝水应余忆,袁江独尔思。
不堪行似棘,更对雨如丝。
向来三复渭阳诗,羡汝此行亲见之。
若问乃兄何样似,家徒四壁更书痴。
抱病俱不饮,清言醒肺肝。
山空知室迥,念静失忧端。
纵笔诗还作,无弦琴废弹。
庵居已清绝,况及夜微阑。
我自飘零更汝忧,贱贫骨肉不相收。马家堤上休停骑,愁有居民说故侯。
昔人重离合,感慨思功名。我今迫贫贱,乃作分袂惊。
徘徊未能别,崎岖复同行。扪萝到黄岩,倚杖日已倾。
摩挲磴道古,开拓窗户明。道人惯看客,拨火治短檠。
村醪偶提携,霜柑亦包并。病来不喜饮,一再泻浊清。
道涂今日劳,林壑他年盟。苏州对床卧,不下五言城。
自经长少公,增重手足情。细听松竹响,疑是风雨鸣。
披衣更起坐,月出山四更。
高怀清似鹤,谁遣谩多忧。药裹家人问,诗篇过客求。
江连王子宅,山入仲宣楼。且复临尊酒,高歌慰远游。
三十年来无孔窍(qiào),几回得眼还迷照。一见桃花参学了。呈法要,无弦琴上单于调。
摘叶寻枝虚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今后水云人欲晓。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
灵云三十年来茫昧混沌,几番出入于迷悟之间,最后一见桃花终于参悟,得到了佛法真谛,在未上弦的琴上弹奏《单于调》。
灵云为求“悟”的境界,历经曲折,虚度了半辈子,人们应以此为鉴,趁着年少及早悟道。岂但见花能悟道,天地万物,流水行云无不蕴藏着道机禅理,因此,参禅学佛实非高不可攀之事,灵云三十年方悟道,真该见笑于桃花了。
参考资料:
1、萧枫主编.唐诗宋词全集八卷: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06:第399页2、(宋)黄庭坚,(宋)秦观著.黄庭坚词集秦观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6:第48页
3、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著.黄庭坚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5:第193页
孔窍:心。得眼:盲而重见光明。比喻由迷昧而醒悟。了:完成。呈法要:得佛法之要谛。无弦琴:未上弦的琴。
单于调:曲调名。水云:原指行脚僧,因其踪迹如行云流水而得名。此指禅僧。
这首《渔家傲》援禅家语入词,以增加其理趣。所演绎的是南岳临济宗福州灵云志勤和尚的故事。
首三句,讲灵云三十年茫昧混沌,几番出入于迷悟之间。最后一见桃花,终于参悟。此用来比喻灵云三十年来的不彻不悟。“得眼迷照”,是说灵云几次将悟还迷。佛家有“五眼”之说,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其中肉眼和天眼只能看见世间虚妄的幻象,慧眼和法眼才能看清事物的实相。因此,此处的“眼”,当指慧眼或法眼。“参学了”的“了”,作“完成”讲。
下面两句讲灵云参悟的境界。“呈法要”即是得佛法的意思。“无弦琴”,用陶渊明故事。“(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萧统《陶靖节传》)。黄庭坚以此作比,意阐释至法无法的禅理。
词的下片,由灵云之事生出感想,这里所着重阐扬的,仍是“顿悟”之说。黄庭坚看来。灵云三十年的蹉跎,是大可不必的。因为他身上,顿悟之中尚有“渐”的痕迹。诗的末句所揭示的就是纵横自如,纯任本然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