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棣萼联三事,台星聚一门。诚心多士服,德望四朝尊。
傅相骑箕远,萧规与汉存。两宫临奠日,哀恸见殊恩。
猜你喜欢
三十年来无孔窍(qiào),几回得眼还迷照。一见桃花参学了。呈法要,无弦琴上单于调。
摘叶寻枝虚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今后水云人欲晓。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
灵云三十年来茫昧混沌,几番出入于迷悟之间,最后一见桃花终于参悟,得到了佛法真谛,在未上弦的琴上弹奏《单于调》。
灵云为求“悟”的境界,历经曲折,虚度了半辈子,人们应以此为鉴,趁着年少及早悟道。岂但见花能悟道,天地万物,流水行云无不蕴藏着道机禅理,因此,参禅学佛实非高不可攀之事,灵云三十年方悟道,真该见笑于桃花了。
参考资料:
1、萧枫主编.唐诗宋词全集八卷: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06:第399页2、(宋)黄庭坚,(宋)秦观著.黄庭坚词集秦观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6:第48页
3、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著.黄庭坚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5:第193页
孔窍:心。得眼:盲而重见光明。比喻由迷昧而醒悟。了:完成。呈法要:得佛法之要谛。无弦琴:未上弦的琴。
单于调:曲调名。水云:原指行脚僧,因其踪迹如行云流水而得名。此指禅僧。
这首《渔家傲》援禅家语入词,以增加其理趣。所演绎的是南岳临济宗福州灵云志勤和尚的故事。
首三句,讲灵云三十年茫昧混沌,几番出入于迷悟之间。最后一见桃花,终于参悟。此用来比喻灵云三十年来的不彻不悟。“得眼迷照”,是说灵云几次将悟还迷。佛家有“五眼”之说,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其中肉眼和天眼只能看见世间虚妄的幻象,慧眼和法眼才能看清事物的实相。因此,此处的“眼”,当指慧眼或法眼。“参学了”的“了”,作“完成”讲。
下面两句讲灵云参悟的境界。“呈法要”即是得佛法的意思。“无弦琴”,用陶渊明故事。“(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萧统《陶靖节传》)。黄庭坚以此作比,意阐释至法无法的禅理。
词的下片,由灵云之事生出感想,这里所着重阐扬的,仍是“顿悟”之说。黄庭坚看来。灵云三十年的蹉跎,是大可不必的。因为他身上,顿悟之中尚有“渐”的痕迹。诗的末句所揭示的就是纵横自如,纯任本然的意境。
知几百事懒,梦只在山林。
一马尘中出,千峰顶上吟。
月新松迳黑,柝静斗城深。
相忆梅花下,花寒瘦不禁。
还家翻似客,儿女一时喧。乱阁囊常碍,新支榻不温。
缝裳促冬线,剪烛恋宵尊。几日听江雨,征帆又在门。
登山想剑阁,逗浦忆辰阳。飞流如冻雨,夜月似秋霜。
萤翻竞晚热,虫思引秋凉。鸣波如碍石,暗草别兰香。
满插花黄沃巨杯,一丝不遣挂襟怀。
若非供奉仙重谪,必是玄真子再来。
有妓分甘徒自臭,无奴负锸也须埋。
平生不喜名浮实,佳传何消上曲台。
铙歌一路响寒云,猎猎风生万马群。行到来时曾战地,降蕃犹认上将军。
雨过月在窗,竹影如扫墨。起来秋满庭,露气清可啜。
列宿木末明,流泉草间咽。何处一声钟,悠悠度林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