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日照蟠桃万点丹,花前仙佩响珊珊。他年采实供金母,会见飞琼捧玉盘。
猜你喜欢
冰澌半解波先绿,柳叶未生条已黄。四海澄清天子孝,朝回日奉万年觞。
无赖是东风。吹出愁云恨雨浓。花落春城飞不得,流红。
都付长沟暗水中。
寂寞掩帘栊。滑滑禽声唤懊侬。燕姹莺娇何处去,天公。
一片苍烟皓雾重。
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
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
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
僮仆休辞险,时平路复平。
前四句写早行所感。起早赶路,诗人没有明说早到什么时候,他只说自己上马启程以后,无力地垂着马鞭,而让马自己自由地前进;走过了数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还未听见鸡鸣。“林下带残梦”使人意会到诗人是由梦乡中被唤起来上路的。以致出发以后,依然梦思缕缕,睡意绵绵,足见其赶路之早。“叶飞时忽惊”,是对上一句诗的承接和申述,进一步强调出“早行”来。“林下”和“叶飞”互文,只有在林下路过,才会被落叶所惊醒。这就把行旅者早行时的情景,十分真切地描摹了出来。
第五、六句是诗人通过自己身处的环境来写早行。“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正反映出晚唐时期动乱的社会现实中,诗人早行时的心理状态。此刻天时尚早,天宇大地还笼罩于一片迷蒙的夜色之中。这种情景,对于一个野旅行役者来说,是会产生一种孤独寂寞之感的。前路漫漫,思绪纷乱,各种各样的操心也就油然而生。“孤鹤”与其说是真实之景,还不如说是作者的自况。诗人的心绪不宁、心神不定,不言而喻。因此,这两句诗明显地表达出诗人早行时的那种特有的悲怆、孤度寂莫的心理感受。至此,早行时的凄清气氛、早行者的孤苦情绪,情景交融地表现了出来。
后两句写作者和僮仆的交流和行为。“僮仆休辞险”,当僮仆抱怨路途艰险,漫漫无际的时候,作者回答说“时平路复平”,当然,此“平”非彼“平”,作者结尾用这种与僮仆之间近乎玩笑般的对话作结,也正反映出了自己对于时局的忧虑和担忧。作为晚唐的一位诗人,杜牧对于晚唐的时局有着较为深切的了解和关切,他的许多诗歌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
莫嫌张廌解辞宾,有例何曾问主人。客比七贤差恨少,侯同千亩未言贫。
琮琤别写风中韵,峭茜平添雨后神。但醉逃禅浑亦得,已公兰若是西邻。
仍飞宝瑟佐清酣,豪兴飘飘瀫水南。河朔千秋今见二,平原十日已过三。
含毫鹦鹉催词赋,倚席鱼龙狎笑谈。信是青云留白帢,一丘谁讶管宁憨。
盈庭谠议积封章,宗嗣常深未雨防。鹤禁无人瞻少海,龙漦有衅在昭阳。
汉高终不私如意,窦后由来爱孝王。辛苦江南王相国,重来北阙定储皇。
面裂愁出门,指直但藏袖,谁云三峡热,有此凛冽候。
殷勤愧雪片,飞舞为我寿。
方惊四山积,已见万瓦覆,岂惟寒到骨,遂觉疾在腠。
地炉炽薪炭,噤坐连昏昼。
梅花真强项,不肯落春後。
俗人爱桃李,苦道太疏瘦。
清芬终见赏,此事非速售。
已矣吾何言,高枕听檐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