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擎书使者来海涯,蹑晓迫趣登轮车。高冈碾断赤石骨,长空拂碎红云花。
大声坎坎打天鼓,小声呜呜煎春茶。羲生驭日信可并,阿香撒雨何足誇。
直入九重紫金殿,玉皇对坐倾流霞。霓裳羽衣万变态,龙笙凤管相喧哗。
从容握手问至道,掀髯一笑吾还家。
猜你喜欢
春犹浅,柳初芽,杏初花。杨柳杏花交影处,有人家。
玉窗明暖烘霞。小屏上、水远山斜。昨夜酒多春睡重,莫惊他。
词的下片首两句,转入对室内景物的铺排,与上片室外一派春光相对应。窗外杨柳杏花交相辉映,窗内明暖如烘霞,给人以春暖融融,阳光明媚之感。而小屏上“水远山斜”的图画,亦与安谧的春景相应。
“小屏”一句,语小而不纤,反能以小见大,得尺幅千里之势,“水远山斜”,正好弥补了整个画面上缺少山水的不足。这正是小屏画图安排的绝妙处。此词一句一景写到这里,一幅色彩、意境、情调极为和谐的风景画就铺排妥当了。作者以清丽婉雅的笔触,在这极有限的字句里,创造了一种令人神往的境界,然后才画龙点睛,正面点出那位酒后春睡的“他”。“莫惊他”三字,下得静悄悄,喜盈盈,与全词的气氛、情调极贴切,语虽平常,却堪称神来之笔。
全词写景由远及近,铺排而下,步步烘托,曲终见意,既层次分明,又用笔省净。细味深参,全词无一处不和谐,无一处不舒适,无一处不宁静。显然,词人在对景物的描绘中,渗透了他对生活的理想与愿望,也充分体现了词人对由景生情写作手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就一般常例来看,艺术上的渲染、铺排,往往会导致语言上的雕琢、繁缛。但是这首小词却清新平易,绝无刀斧痕。语言平淡,是程垓词的一个明显特点,读他的《书舟词》,几乎首首明白如话,这种语言风格并非轻易得之。况蕙风论词,曾引了宋人葛立方《韵语阳秋》论诗的一段话:“陶潜、谢朓诗皆平淡有思致。……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如此,则陶、谢不足进矣。梅圣俞赠杜挺之诗有‘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之句。李白云:‘清水出芙容,天然去雕饰。平淡而到天然,则甚善矣。’况氏然后说:‘此论精微,可通于词。’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即倚声家言自然从追琢中出也。”(《蕙风词话续编》卷一)程垓这首小小的《愁倚阑》,以平淡的语言精心写景,巧藏情致,具见巧夺天工,终得自然之美,足以为况氏的词论作一佳证。
一饱欣逢岁小穰,时凭野饷诳枯肠。
橙黄出臼金齑美,菰脆供盘玉片香。
客送轮囷霜後蟹,僧分磊落社前姜。
秋来幸是身强健,聊为佳时举一觞。
刘生去涤相如器,朱子新裁贾谊书。百代风流今视昔,十年怀抱我怜渠。
故应曾对谈谐乐,也复能容礼法疏。风雨潇潇守环堵,秪今可望故人车。
满簪白发不胜繁,窃禄偷安媿主恩。
东馆烟波秋渐瘦,北山雾雨昼多昏。
功名蹭蹬身长弃,筹策澜翻舌幸存。
堪笑此生虚过尽,一秋闭合听啼猿。
郭南处士宅,门外罗群峰。胜概忽相引,春华今正浓。
山厨竹里爨,野碓藤间舂。对酒云数片,卷帘花万重。
岩泉嗟到晚,州县欲归慵。草色带朝雨,滩声兼夜钟。
爱兹清俗虑,何事老尘容。况有林下约,转怀方外踪。
海上聊一望,舶帆天际飞。狂蛮莫挂甲,圣主正垂衣。
风恶巨鱼出,山昏群獠归。无人知此意,吟到月腾辉。
卷袖褰裳手持帚,挂向阴空便摇手。前推后却不辞劳,欲动不动谁掣肘。
偶人相对木与土,神女但誇朝复暮。龙公不作本分事,中閒多少闲云雨。
见说周人忧旱母,宁知东海无冤妇。慇勤更倩封家姨,一时断送龙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