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去温州蔡枳篱同年以诗赠行依韵答之已巳十一月初一日也

贪夫宜徇财,烈士悔徇名。求财与市名,溪壑瘉不盈。
身存则蠖屈,言大为鲵鲸。先难后无获,岂为求非诚。
通辞既款款,卜兆见庚庚。自古有穷途,偏续阮步兵。
吞声求海曲,忍发惊人鸣。既来悔不去,将去悔此行。
我足不自裹,何当怨榛荆。乞米得握粟,施者等坻京。
非敢谢嗟来,幸不系死生。蔡子我同岁,长我为我兄。
喜我远方来,怜我侬且伧。赠我五百字,囊以诗为倾。
纂组审周密,揩击动噌訇。离人感吹笛,隅坐逢弹筝。
我今别子去,石田尚可耕。但恐荒所业,中夜犹怦怦。
饱暖失长策,咿唔留短檠。死豹终爱皮,过雁自有声。
戴天见北极,御风及东瀛。所苦不能饮,独醒非解酲。
偏同醉梦中,出话违世情。媚骨天靳我,嗫嚅事屏当。
虫鸟记翰螒,草{草草}识蓱苹。无能谈性道,操术难变更。
皂白何愦愦,眯色非使盲。轻重焉可欺,执权折厥衡。
生曾历灾难,分不当公卿。命蹇畴与造,人老成非精。
矜此七品官,远过万里程。为郎坐无资,废弃事易明。
方枘入圆凿,一纵交数横。为庸不受直,谓我心难平。
朔风扰客眠,触物徒鏦铮。焦卷忽得雨,岂有桑羊烹。
愆期负良媒,长愧蚩蚩氓。不尖逊古弼,所短殊晏婴。
俯仰道已拙,兀奡身终轻。临歧重太息,此愿将无成。
负气绝俗累,述穷学官清。一游误雁荡,三过别鹿城。
问子大荆道,惶恐与丁令。新潮浃水长,自与人送迎。
厌作海上沤,愿为幽谷莺,感子赠我言,我歌与子赓。
各有文字累,往复劳仆伻。未信五恨彭,且受三乐荣。
为贫固非病,筮困德在亨。明年傥相见,同餐秋菊英。
猜你喜欢
阁雪云低,卷沙风急,惊雁失序。户掩寒宵,屏闲冷梦,灯飐唇似语。堪怜窗景,都闲刺绣,但续旧愁一缕。邻歌散,罗襟印粉,袖湿茜桃红露。
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遗袜尘销,题裙墨黯,天远吹笙路。吴台直下,缃梅无限,未放野桥香度。重谋醉,揉香弄影,水清浅处。
时斋:即沈义父。次韵:即和韵。似语:一作“语似”。
梅:一作“悔”。
此词应与《江南好·行锦归来》词作于同时,即1242年(淳祐二年)、1243年(淳祐三年)间。是时梦窗尚在苏州。
“阁雪”三句,未探梅先言天气。“阁”,搁也,引申为停止。此言室外纷纷扬扬的雪花虽然已经停住,但是冻云层层却压得使人几乎喘不过气来。地面上风吹尘沙呼呼作响,致使空中的雁群也因为这风急云低而显得惊慌失措,从而打乱了它们飞行的次序。三句将寒冬腊月的天气景物描述得细致入微。“户掩”三句。“飐”,风吹颤动状。此言词人紧闭了门窗用以躲避寒夜劲风的肆虐。他在屏风内的床上无聊地闲躺着,甚至连睡梦中也感到了冷清与孤寂。醒后只见灯火在寒夜中闪烁、摇曳,它似乎也在启唇低声地诉说:“这里多么冷清啊!”“堪怜”三句,写室中的伊人。此言窗外的景色可餐,使伊人忍不住停下手中的刺绣前去观赏外面的雪景。但是面对着这似画般的雪景,她不觉又想起往常是双双赏雪,如今却只剩下她孤单一人,这不禁使人兴愁。“邻歌散”两句承上,道出愁的原因。“蒨”,即茜字,指红色。原来她是不放心词人外出欢宴。在宴会中,郎君将会与其他女子打情骂俏,回来后恐怕还能从郎君的衣襟上发现女人敷面用的白粉,在袖子上或许也会显露着腥红色的胭脂印痕。旧时女子盼郎用情专一的心态,由此可见一斑。上片未探梅,先叙天气及室中人的心态。
“西湖”三句。此言词人回忆起当年曾在西湖中欢宴夜游,为贪杯中之物而留连忘返,几乎将伊人的彻夜等候自己归去的谆谆嘱咐也忘得一干二净,害得她白白地守了一夜空房。这里的“花”字,仍指词人的爱人,所谓“名花有主”也。三句既是承上启下,也表露出词人的一片歉意。“遗袜”三句,是对伊人的追忆。“遗袜”句,用李煜《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等句的意境;“题裙”句,用王献之书羊欣白练裙典故。三句追忆两人旧日相爱事迹。词人说:“想当年伊人偷偷地跑出来与我相会的地方,如今恐怕再也难以寻觅遗迹了;而过去两人互相唱和的爱情诗词,现在也是变得墨迹灰黯。更何况我如今还远在天涯,无法再回到两人欢娱过的‘吹笙路’上,作旧地重游而寄兴了。”“吴台”五句,切入正题“探梅”。“吴台”,指吴公台。台在江都(扬州)县西北。南朝宋沈庆之攻竟陵王所筑弩台。后陈大将吴明彻增筑之,号吴公台。这里系泛指赏梅之处。“缃”,帛浅黄色也,这里喻梅花之色。词人说:“‘吴台’的周围一片淡黄色的梅花盛开得簇拥而缤纷,这里算得上是个探梅访幽的好去处啊!但是我却认为,不如去荒郊中无名小桥边寻觅到数枝梅树,闻着那阵阵花香袭人显得可爱得多。如果在‘野桥’边见到梅树,我就会面对着那种‘疏影横斜’、‘暗色浮动’、碧水清浅的绝妙景色,不觉高兴得会捧起酒杯痛饮起来,以求得一醉方休。”下片是继上片向爱人致歉后,才归到正题“探梅”,词人不愧是一个多情种子。
片帆摇曳,喜东风吹雨,秋容新沐。一带长江,青未了、天际乱峰如簇。浮玉山空,梧桐人去,月冷神仙屋。停舟吊古,*泉三酹寒菊。犹记邂逅桓郎,驿楼残照里,倚阑吹竹。南去北来人自唤,老树柳丝长绿。倦客能吟,倚歌而和,醉写沧浪曲。今宵何处,钓鱼台下寻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