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忽从喧嚣场,得此清凉境。阁界层岩空,地僻尘迹屏。
乳泉涤烦冤,人心与之静。坐久骨亦寒,眼合梦都冷。
几榻无纤尘,翠扑松杉影。
猜你喜欢
红蓼(liǎo)渡头秋正雨,印沙鸥(ōu)迹自成行,整鬟(huán)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pín)深浦里,几回愁煞(shà)棹(zhào)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蓼: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红蓼:开红花的水蓼。整鬟:梳理发鬟。
含嚬(也作“颦”):愁眉不展。浦:水滨。愁煞:愁极了。棹船郎:撑船人,即船夫。帆尽:船已远去,不见帆影。以“帆”借代船。
薛昭蕴不是画家,但他的这首《浣溪沙》却给读者描绘出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
词的上片写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描绘出渡头的苍凉、寂寞。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孤零零地站着一个盛装的佳人。这三句给读者在听觉上的是风雨声,在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但这些并没有使画面热闹起来。秋风、秋雨、红蓼、鸥迹、孤独佳人,使人突出地感觉到的是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第三句“整鬟飘袖野风香”还给读者留下了这佳人站在渡头要干什么的悬念。“整鬟”,在这里不仅有盛装的意思,还包含着“女卫悦己者容”的意思。
过片“不语含嚬深浦里”承上启下。“不语含嚬”的人就是上片“整鬟飘袖”的佳人,这是承上。为什么“不语含嚬”,这是启下,也是词人安排的又一个悬念。紧接着“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这里并没有有些注家所讲的要“放船自适”、“临流往返”的意思。“煞”是表示极甚之辞,不过“愁煞”在这里是“为难了”、“难坏了”的意思,愁的分量是很轻很轻的。词的最后一句,拓开一层讲:“燕归帆尽水茫茫。”说在佳人默望中,燕子归去了,江上的征帆过尽了,剩下的只有茫茫江水。至此,方点明了怀人的主题,暗示了佳人的痴情和痛苦,也解开了上文一个又一个的悬念,结束了全词。最后一句,从表面上看来,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却紧扣读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语”中。这样以一个饶有余味的画面结尾,既合水乡秋景,又关人物心情,景情俱佳。
人日日初晴,春风昨夜生。野梅谁早折,冻土又新耕。
余雪涓涓白,流澌瑟瑟鸣。琴溪闻控鲤,驻马一含情。
华发垂垂到鬓髾,青春故故把人抛。生同失木狙分芋,不及知风鹊有巢。
楚泽生涯千树橘,杜陵破屋几重茅?此时归老南山下,不梦朱干舞玉梢。
澹澹苍烟破玉蟾,隔林清影落疏檐。从今留作黄昏伴,分付山童莫下帘。
山留初祖意,水向小桥流。柏叶连云起,樵歌带月讴。
散斋来鸟雀,说法聚猿猴。净水霏灵雨,苍生望已酬。
北望长安万里馀,江湖忧国意何如。许身稷契非全拙,交友雷陈已半疏。
剑器蚀残青螮蝀,砚瓶枯尽玉蟾蜍。壮怀牢落今如此,羞见床头万卷书。
老人七十八,佳节一百五。
丁宁海棠花,更可数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