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退之自谓如夫子,原道深排释老非。
不识大颠何似者,数书珍重更留衣。
猜你喜欢
按部广东经数郡,若言岚瘴更无春。
度山烟锁埋清昼,为国天终护吉人。
万里诏音频降下,一方恩惠尽均匀。
丈夫才略逢时展,仓廪皆无亟富民。
白云游兮苍梧,山连卷兮路崎岖。日黯黯兮昼多雾,岩㟹嶆兮鬼啸怒。
樛萝蓊郁兮塞往路,我欲从之修且阻。鶗鴂兮空山,帝子去兮不还。
道远兮何极,不能随之兮泪沾臆。涉湘皋兮绿潭,悲洞庭兮芳夕。
疏篁兮斑斑,山含怨兮水含忆。步远冈兮不见,蹇夷犹兮难即。
望苍梧兮白云,隔千里兮思君。抚瑶瑟兮寄幽怨,采杜蘅兮愁氛氲。
莽乾坤有情人少,天心特使相聚。守此一腔真血性,万劫了无忧惧。
谋嫁娶。便游遍名山,也要携儿女。墨花浓处。到地老天荒,一家骨肉,还在画中住。
高堂上,二老发何曾素。年年青鬓如故。兰心玉色为兄弟,更指谢家之树。
东风驻。只几本桃花,他日须添补。画师亏汝。送上界凤鸾,下方鸡犬,飞入白云去。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xiá)。
翠辇(niǎn)不来金殿闭,宫莺(yīng)衔出上阳花。
天津桥下春水浸润着红霞,如烟细柳微风中拂岸倾斜。
车辇不再来金殿久已关闭,莺儿飞出衔着上阳宫中花。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692
风丝:微风。
翠辇:皇帝乘坐的车子。这里借指皇帝。宫莺:泛指宫中所栖之鸟。上阳:上阳宫,唐高宗时建造,在洛阳皇城西南,洛水天津桥附近,高宗常居此听政。
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荡。这美好的自然春光,不减当年,自然令人心醉。然而,山河依旧,人非昔比。透过茂密的树丛向北望去,尽管昔日高大威严的宫殿至今犹存,可是,那千官扈从、群臣迎驾的盛大场面,已不能再见到了。宫殿重门紧闭,画栋雕梁也失去了灿烂的色泽。当年曾经是日夜欢歌的上阳宫,而今一片寂落,只有宫莺衔着一片残花飞出墙垣。面对着这番情景,诗人自然是心潮起伏,感叹万千。
这首诗通篇写景,不言史事,不发议论,静观默察,态度似乎很淡泊。然而,正是在这种看似冷静客观的描写中,蕴藏着作者吊古伤今的沉郁的感情。诗的一、二两句,作者先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三、四句转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表现了岁岁春天重临,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这正是以乐景写哀,因而“倍增其哀”的手法,较之直抒胸臆,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全诗处处切合一“望”字。“金殿闭”是诗人“望”中所见,但苑内的凄凉之状,毕竟是“望”不到的,于是第四句以宫莺不堪寂寞,飞出墙外寻觅春光,从侧面烘托出上阳宫里凄凉冷落的景象。这一细节,是诗人“望”中所见,因而落笔极为自然,但又曲折地表达了作者难诉说的深沉感叹,含而不露,淡而有韵,堪称全诗中精彩的一笔。
李侯车骑匆匆出,前驺不鸣随者急。
不游台沼不寻山,独向城隅小蓬荜。
城隅蓬荜谓谁家,太学先生贤已卒。
老妻犹在八十馀,侯来为问夫人疾。
当时弟子犹五六,连袂追随慎仓卒。
手调汤药进盂盘,劳问有无极纤悉。
巷人来观相欢喜,门外墙头闻唧唧。
我思康定庆历间,天下文章极萧瑟。
读书不复问义理,破碎幺麽入声律。
先生始出治庠序,辅养学者尊经术。
自兹道义及生民,晚具纁黄起遗逸。
先生今来骨为土,名儒大义非前日。
朝登垅坂暮高官,旧学前功付幽黜。
往往昔游苕霅人,诋讳不敢对以实。
李侯自是江南士,不预吾徒旧堂室。
尊德乐道乃精诚,念老嗟贫固其秩。
魏文伏轼过西河,郑公名乡论高密。
古来如君顾无几,于今走利尤非匹。
人言侯政如此多,试听风谣百之一。
此君雅有冰雪操,阿堵难为金石交。
亭上月明晚色净,江头潮落秋声高。
举杯相属非俗物,着我於中亦世豪。
对之清坐欲忘日,凛有直气如吾曹。
坡陁巨璞韬玄质,壤断虏尘天半壁。乡来谁试小龙文,切得一峰归笠泽。
太湖绕山三万顷,奇产虽多不足惜。云边七十二峰青,强颜亦复无颜色。
滑肤弗受莓苔裹,素蕴岂容尘土蚀。云升霞举幻瑰奇,玉响金浑随拊击。
一从越相去悠悠,几见吴宫春寂寂。方岩委羽在何许,帖天弱水蓬莱隔。
泠然一瞬三万里,风烟浩荡寻无迹。既伴壶中清昼长,想见袖中东海窄。
那知篆鼎铭彝外,尚馀三丈浯溪石。擘窠不到小玲珑,却须细细蝇头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