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戒饬长须赤脚,客来洒扫送迎。莫言老子晏起,但道先生宿酲。
猜你喜欢
古帝神游其所,饮仙死葬是中。
晋人窃往者众,唐朝始绝不通。
蓬岛飞来第几山,山城如在赤城间。开云客自工裁锦,求令人非学驻颜。
桃李日边栽并倚,鹤琴天路去难攀。忧时鞅掌还封事,莫向飞凫羡独閒。
碧窗斜月蔼(ǎi)深晖(huī),愁听寒螀(jiāng)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斜月透进碧纱窗照进来,月色下显得周围都光线分外深沉。女主人愁思环绕,更有秋虫悲鸣,泪水沾湿了衣襟。
在梦中,分明看到的丈夫所在的关寨,可是却始终不知哪条路才是通往金微山的。
秋天的夜里格外安静,空中没有云朵,听着时断时续的鸿雁声一直到天明。
(秋天冷了)想给丈夫寄些衣服,问了消息才知道丈夫所在的居延城现在又军队正在转移(这衣物该寄到何处)。
本站。
蔼:古同“霭”,云气。寒螀:即“寒蝉”,蝉的一种,比较小,墨色,有黄绿色的斑点,秋天出来叫。此处借指深秋的鸣虫。
金微: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是当时边关要塞所在。
征衣:出征将士之衣。鸿声:鸿雁鸣叫的声音。古有鸿雁传书一说。居延:居延是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东汉有居延属国。
第一首诗开头二句写思妇醒时情景,接着写她的梦境,乃倒装写法。
她一觉醒来,只见斜月透进碧纱窗照到床前,环境如此清幽,心头却无比寂寞,更有那秋虫悲鸣,催人泪下;她的泪水早已沾湿了衣襟。
刚才在梦里,分明地见到关塞了。那“关塞”正是她魂牵梦萦的地方。因为她的良人就出征到那里。她不由大喜:快,去找金微山!可是,前路漫漫,找不到去金微山的路了。一急,就此醒来。
诗人以饱蘸同情之泪的笔触,写出了思妇的一片痴情。
第二首诗写思妇心潮起伏,一夜未眠。她看到夜静无云,她听到鸿声时断时续。鸿雁,向来被认为是替人传递书信的,因此,她便由鸿声而想到要邮寄征衣,但寄到哪儿去呢?本想寄到遥远的居延城(在今新疆),谁料想,如今那儿又在移军。怎么办?真叫人愁绪万端,寝食不安。
用字特点
二首均有声有色,有情景交融之妙。用字亦有讲究。
如用一“蔼”字,表现月光深暗,创造氛围。
如用一“静”字,显示夜空的冷寂,并衬托出下面的“鸿声”清晰,女主人公则惟闻此声,勾起天寒欲寄征衣的满腔心事。
先生吃茶不吃肉,先生饮泉不饮酒。
饥寒秪忍七十年,万岁千秋名不朽。
惠泉遂名陆子泉,泉与陆子名俱传。
一辨佛香炷遗像,几多衲子拜茶仙。
麒麟图画冷似铁,凌烟冠剑消如雪。
惠山成尘惠泉竭,陆子祠堂始应歇,
山上泉中一轮月。
怀抱环奇懒叩阍。朝阳独赋远人村。即看飞下芝封诏,曾见趣归金马门。
今夕饮,拚濡裙。一时尊俎尽诗人。唯余阿买真才劣,醉后犹能写八分。
典郡才能薄,趋朝气力微。
更堪持橐去,只合挂冠归。
六合丽千尺,四松森百围。
公今有班缀,衰老借馀辉。
一日复一日,其来不肯迟。一冬复一春,既去谁能追。
问岁果安往,懵不知津涯。常于岁除夕,知是相别时。
邻翁惯礼饯,买酒烹鲜肥。百挽不得留,一别那须悲。
年年例如此,华发吾何辞。惟有学道心,自觉老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