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青荷昼舒白露睎,朱光照耀含素蕤。绿房翠盖偃参差,红妆皓腕映涟漪。
齐声一气歌艳辞,桂舟兰楫纷屡移,佳人罗带宜风吹。
猜你喜欢
怀人朝把紫笺裁。暂向荷花锁黛开。正是妾心愁剧处,鸳鸯两两莫教来。
采莲入南浦,欲寄远方书。不知莲叶下,自有双鲤鱼。
湘水茫茫春意关,岑郎一睡片时间。
谁知行尽江南路,枕上离家枕上还。
人生玩岁月,世事变朝暮。三年在门墙,一日泣岐路。
窗前长新绿,生意自呈露。愿君日强饭,安排济时具。
公子翩翩信绝伦,拟将豪举却狂秦。
不知宾客成何事,枉向楼头折美人。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qiáo)。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jīn)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shāo),半酣(hān)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cāng)迸落连飞髇(xiāo)。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rú)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wéi)复何益!
看这些边境线上长大的男儿,一辈子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箩筐,就知道骑马游猎,各自夸轻巧。
秋风起,牧草白,正是马肥牛壮好时节,飞马追影,马背上的骑手多么洋洋自得啊!
酒足饭饱后架起猎鹰就去远郊狩猎,镶金的白玉马鞭一挥舞,就像雪花纷纷飞舞,鸣镝声萧萧。
能挽弯弓如满月,箭箭中的无虚发,一箭穿空落双枭。
草原上围观的人不由自主地身后退,生怕被箭风伤到,整个沙漠都被骑手的英雄气概震撼笼罩。
儒生哪比得上游侠儿,下帷苦读就算到了白头又有什么用!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
《行行且游猎篇》,是乐府“征戌”十五曲中的“校猎曲”,一般写帝王游猎的事情。这里借以赞扬边城儿的矫健。生年:平生。但:只,仅。夸:夸耀。轻趫:轻捷。
白草:牛马喜欢吃的一种牧草,熟时呈白色。蹑影:追踪日影。这里形容快速。矜骄:骄傲。这里是洋洋自得的样子。
鞘:鞭鞘。半酣:半醉的意思。呼鹰:用驯服了的鹰猎取野物,意指打猎。
弯弓满月:把弓拉开像圆月的形状。鸧:鸧鸹,即灰鹤。髇:骨制的响箭,即鸣镝。这句形容箭术高超,一箭射落双鸟。
海,瀚海,即沙漠。辟易,倒退,这里指观者惊奇,不由自主地后退。正义:言人马俱惊开张易旧处,乃至数里。沙碛,沙漠。
游侠人,这里指边城儿。下帷,放下帷幕。
游猎轻骄,概括边城儿的生活态度。“”六句,具体描写边城儿的生活态度。骑马驰骋,态度骄横,半酣鸣鞭,呼鹰出郊。弓不虚发,连落双鸟。“猛气”二句收束以上六句之意:猛气英风振沙碛,与游猎轻骄相呼应。末二句点明诗旨,照应开头,对比强烈。
结尾“白首下帷”运用典故,指汉儒董仲舒事,三年不出园只管读书。李白虽然作为一个诗人,但他的诗歌以及行事作风则更像一个游侠,与此诗相近的《侠客行》则是李白仗剑天下的内心写照。李白也是借此诗表明自己也要像边城儿一样,银白马鞍,弯弓满月,追逐自己报效国家的梦想。
李白的长诗很会营造氛围,对边城的军人的形象的描写是成功的,但决不是歌颂他们,李白往往在结句才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平湖水则减三分,尚欠红蕖一段云。
万斛波光自吞吐,月明亦足张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