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百花堪独立,一雨更风流。日暮行云女,仙裳覆楚丘。
明添丹脸激,暗抱锦心愁。晴昼犹须赏,何人驻紫骝。
猜你喜欢
轻苞满槛簇花钿,云幕低垂黯淡天。巫峡人归街暮雨,阿溪家远隔非烟。
少分山客红云破,拟夺星郎锦帐鲜。未上春风惜寒晚,故教开向众芳前。
狂飙卷雨辨朝曦,似与新晴有会期。秋水秋山秋草木,浑将乞与数篇诗。
葛洪井畔炼丹成,手把芙蓉礼太清。更觅缑山王子晋,碧桃花下听吹笙。
雕鹗逢秋已恨迟,公才如此尚谁羁。
江城樽俎未三月,世路干戈方百为。
去马便如千里别,断葭已作十分披。
它年若下襄城路,鞭影应能指具茨。
衰䬃仍乖别,羁栖几过从。驽骀无熟路,鹰隼自秋空。
铜柱扶桑下,郁林沧海东。南征且乡邑,大不类秋蓬。
万方入贡列殊珍,复见南来白象驯。璎珞净垂珠露湿,宝鞍高衬锦衣新。
周岐不必誇丹凤,汉苑宁须羡赤麟。圣世屡符祥瑞应,会看龙马出河滨。
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
三年夜郎客,一柁(tuó)洞庭秋。
得句鹭(lù)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不能插翅飞向寥远苍茫的太空,却违心地在湘黔来去浪游。
三年来客居在荒僻的夜郎地,今秋有幸到洞庭湖上泛一叶小舟。
翩飞的白鹭激起了诗的灵感,又见青山隐现在天的尽头。
但我仍嫌未能饱览奇绝的景色,于是舍舟泊岸登上岳阳楼。
参考资料:
1、周慧珍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892-893
2、吴昌恒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3、作品白话译文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苍茫:形容洞庭湖的景色。浪荡游:毫无意思的放浪江湖之游。
夜郎客:诗人曾在靠近古夜郎国的峡州任职。柁:同“舵”,这里指代船。
题写岳阳楼的诗文很多,萧德藻虽与与杜甫之作同题,但他避开了原有名篇的格局,写登临前所见所感,最后采用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篇末点题法来题写岳阳楼。这样写算是比较聪明的。
首联便发感慨:“”“苍茫”原意指旷远无边的样子,“浪荡”则指放浪游荡,这里相对而言,乃是别有含义,不妨说是诗人抒发这样的感慨:可叹不能像范蠡那样,乘扁舟到遥远的五湖去,在那海阔天空处尽情遨游,却违背着心愿,被拘在湖南游来荡去。
颔联承上,叙述自己几年来的“浪荡游”。诗人的慨然是不无道理的。他三年夜郎为客,今秋今日又泛一叶扁舟在洞庭湖上,的确是不曾挪离湖南一步的浪荡游。关于萧德藻的生平,资料很少,不过根据此联所写,倒可略知一二。
颈联写游洞庭。身置八百里洞庭之上,目接湖光山色,诗人不由得兴致勃勃。随着船身的一颠一簸,他的眼光也上上下下、远远近近地搜寻着美景,忽而在白鹭翩翩起飞处,他捕捉到了美,从而激起了灵感,吟出了诗句;忽而又在那遥远的天尽头,他看到了隐隐青山。“得句鹭飞处”颇有诗味,与下句动静结合得妙,很有情趣,虽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气势,也算诗中较好的一联。白鹭、远山,画面开阔;一动一静,境界多变。然而诗人意犹未足,于是引出下一联。
尾联上句说“犹嫌未奇绝”,意犹未足;下句说“更上岳阳楼”,干脆弃周登岸,他要高瞻远瞩,在更开阔的视野中,去发现“奇绝”的景色。这里化用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虽然不能别创新境,也做不到更深刻,更尖锐,更集中凝炼,更激动人心,却也换了一种说法,有些新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