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荒山千万叠,茅舍頫河滨。岂意清明世,翻为憔悴人。
命穷身不返,志屈道还伸。为洒重来泪,平生心所亲。
猜你喜欢
静夜在能寐。
耳听众禽鸣。
大城育狐兔。
高墉多鸟声。
坏宇何寥廓。
宿屋邪草生。
中心感时物。
抚剑下前庭。
翔佯于阶际。
景星一何明。
仰首观灵宿。
北辰奋休荣。
哀彼失羣燕。
丧偶独茕茕。
单心谁与侣。
造房孰与成。
徒然喟有和。
悲惨伤人情。
余情偏易感。
怀往增愤盈。
吐吟音不彻。
泣涕沾罗缨。
西陵渡口发征鞍,去旆萧萧二月寒。云淡蘼芜连驿路,雪晴鸂䳵落沙滩。
客怀尽向尊前遣,山色宜多马上看。莫向剡溪怀旧事,从来高士寄微官。
水窗虚,苣蜡皎。梦醒秋堂羁悄。还依枕、正雾雨冥迷,砌虫咽晓。
理愁丝,似乱葆。倦客三年江表。消凝处,是荡晚荒波,际天衰草。
瘦尽青山,未办得、一丘送老。病侵潘令,恨极江郎,揽镜鬓霜绕。
天末凉风早。满目江湖,鸿雁信杳。怕高楼、细数流光,横竹吹彻怨未了。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频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子城:指大城所属的内城。衙鼓:衙门中用以召集官吏的鼓。
在古代诗歌中很有一部分是“登高望远”之作,要么站在楼上,要么站在山上。或是因为站在高处,凭栏临风,衣襟摆动,发际飘摇,眼目所到之处,皆是宽阔宏大视野,此情此景此境最容易激发人的豪情气概。这豪情气概充塞胸间,若不抒发出来,定觉难受。会做诗的便将之化成诗句,会唱歌便将之化作歌声,既不会做诗也不会唱歌的,也定要对着远处哦哦啊啊吼叫几声,才觉痛快。
白居易站在庾楼之上,策动他内心的不是汹涌的豪情,而是悠远的乡情。
独凭朱栏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首二句写明了时间、地点和景色,定下了全诗的意境。
竹雾晓笼衔岭月,苹风暖送过江春。
此二句继续写景,苹风就是单纯的指风,古人认为“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所以称风为苹风。其中后一句写得很妙,指明了季节是初春,那边的苹风一吹,便将温暖的春天送到江这边来了。
子城阴处尤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想是庾楼坐落在一座城市边(可能是江城,未作考证),从这里大概可以看到全城景貌,包括白居易平常上班的衙门。前一句再一次揭明了季节为冬末春初,城市阴处的雪还未化尽;后一句亦再一次揭示时间是清晨,人们一天的工作还未开始,衙门口大鼓前还没有尘土飞起——说明没人在那儿活动。
末二句是点睛之笔,前面写景、写景,到结束了来这么一句感叹,戛然而止,却意蕴悠远。这望乡人中,白居易何尝不是其中一个。
临财能让真君子,恃力誇豪总恶徒。忍气平心戒争竞,一生安稳绝忧虞。
远树围越岑,犹疑见残暑。缓策恣幽探,翛然若遐举。
山空世氛歇,閒云独来去。夕阳照谷口,当时读书处。
回首紫阳人,因之理芳绪。
连村姜庶足安居,罨画溪光画不如。两岸绿阴微雨后,半帘花韵试茶初。
遥山叠髻晴铺絮,隔浦鸣榔夜打鱼。阳羡买田曾有约,沈吟此地十年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