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名繇秦代后,地俯鼎江偏。桃树还弥望,人家自力田。
茹芝怀绮老,飞笛仿回仙。山径多豺虎,愁闻更几年。
猜你喜欢
严程聊弭节,高兴欲穷源。秦晋人何在,江山迹故存。
风声浮远屿,月色遍荒村。览胜多奇思,摛词数百言。
问秦淮(huái)旧日窗寮(liáo),破纸迎风,坏槛(kǎn)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dài),何处笙(shēng)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tāo)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曾经的秦淮两岸画船窗寮,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
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
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刚绽放的黄花上有几只蝴蝶在飞,刚落下的红叶如此美丽,却没有人来欣赏了。
本站。
秦淮:今南京秦淮河,作品中借杜牧《泊秦淮》之意,来表现国家风雨飘摇的情况下,众生还在歌舞升平。
端阳:南方重大的节日,这里指经过战乱,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
“白鸟”句: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
此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但现在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破纸迎风,坏槛当潮”两句,以声音衬寂寥。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接着,作者将人物和节日情况作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秦淮河无人无乐无节日佳庆的空寂。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作者用富有特征性的“粉黛”、“笙箫”、“灯船”、“酒旗”,写尽了昔日秦淮河畔繁华竟逐的景象。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端阳”、“重九”代麦了南方的重大节日,“不闹”、“无聊”突出了一片冷落凄清。“不闹”从环境气氛说,虽是佳节,却无热烈欢悦的氛围。“无聊”从情绪说,写出人们没有兴致,无心无绪的委顿精神状态。节日尚且如此,平日就更可想而知了。作者把人民的亡国哀痛心理,挖掘得多么深,表达得多么活啊!秦淮河舞歇歌罢,亦大有与南明王朝笙歌旖旎、舞榭歌台相对照的意味,在对比中,加深人们的兴亡感触。今昔对比后,“白鸟飘飘”四句的自然景象描写,进一步开拓意境。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这繁茂、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洁净精微易教严,纷纷未免画蛇添。童蒙初筮真求益,先觉无劳过自谦。
一念慊欺应有辨,六爻凶吉莫徒占。不知未画羲皇意,当下如何信手拈。
积翠楼头火树红,汉家旧事已成空。空馀一片啼魂血,洒向炎方粤峤中。
目前来往竞纷纷,那个师僧有脑门。
坐热铁床吞热铁,石头南岳下儿孙。
九鞠黄河分九转,洪波大浪清净。九江共同合就,俱来归正。九鼎中间显现,九宫阐、端流一定。玉翻金泼盈盈处,倒侵九耀开影。九霄翠碧相齐,九皋有、鹤鸣迎接精莹。九光洞明,返照灵晕堪并。九曲神珠跳跃,九仙至、如然游泳。湛殚澄彻成功行,九天通圣。
仲冬风雨似秋来,无客蓬门昼自开。幽抱向人那得尽,穷愁泥我若为裁。
不禁远岸梅花照,更见孤城柳色催。三径已拌留二仲,相过此地莫迟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