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旧宅频过有所思,耿兰书到一沾衣。回看别路音尘尽,独立西风鬓发稀。
不逐青阳媚桃李,独馀晚节照金绯。九泉二俊如相遇,应恨不同公早归。
猜你喜欢
拂袖风尘际,徒走还山岗。一曲清清砚水,归鸟倦飞翔。
指点天空海阔,笑对和风细雨,高卧彩云乡。白发龙钟叟,余兴未颓唐。
桃花艳,梨花媚,杏花香。大地山河锦绣,一片好春光。
莫道严霜烈日,满目诗情画意,幽思接苍茫。已入桃源路,不必羡渔郎。
镆(mò)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
且挂空斋(zhāi)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铸造成寒光照人的三尺莫邪长剑,夜里拿出宝剑挑亮油灯细细品赏。
(这么好的宝剑)如今只能权且空挂书斋与琴为伴,(边敌猖獗)我却无法带着它前往边关赴边杀敌。
本站。
镆邪:一作莫邪,古代宝剑名。相传春秋时吴人干将与妻莫邪善铸剑。尝铸二剑,分别以干将、莫邪名之,献给吴王(见《吴越春秋·阎闾内传》四),后以此作名剑代称。
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傅介子奉命前往,计杀楼兰王,立功异域。后泛指侵扰西北地区之敌。此当借指北方的金国。
镆耶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镆耶三尺”,指剑;“镆耶”亦作莫耶、莫邪,古宝剑名。雄剑名干将,雌剑名奠邪。干将进雄剑于吴王而藏雌剑,雌剑思念雄剑,常在匣中悲鸣。“照人寒”,言宝剑光亮耀目,观之令人胆寒。“挑灯”,拨亮灯烛。作者拨亮灯烛看剑,浮想联翩,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得携去斩楼兰——宝剑本是杀敌之器,但今却空无所用,不能用在杀敌的战场,只能高高挂在空空如也的书斋中,与琴棋书画为伴。剑无所用,实指作者才无所施、能无所发,未能够在战场上杀敌击贼。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场面。
本诗虽仅四句,但抒发的感情却是激烈慷慨,充满一股悲愤之气。想辛弃疾自南归以来,念念不忘的是收复失地,以成一个完整的南北统一的太平世界。但腐朽的南宋王朝却在与金人的长期对垒中日渐丧失了自己的优势,诗人也在这无限期的闲置中虚度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所有这一切,铸成诗人这一首表达自己痛心疾首、极度遗憾之情的诗篇。
杨柳东塘细水流,红窗睡起唤晴鸠。屏间山压眉心翠,镜里波生鬓角秋。
临玉管,试琼瓯,醒时题恨醉时休。明朝花落归鸿尽,细雨春寒闭小楼。
玉管:毛笔的美称。琼瓯(ōu):美酒。
此词借景抒情。上片写景。东塘杨柳,春波细流,红窗睡起,枝上鸣鸠,山压翠眉,鬓角生秋。下片抒情。时临玉管,或试琼瓯,醒时题恨,醉时便休。“明朝落花归鸿尽,细雨春寒闭小楼”既为全词添姿生色,又在有意无意之间微露惜春之意。通篇工丽精巧,委婉含蓄,极有情致。
桐叶尽秋风,烦蝉咽暮钟。不堪经岁别,山馆落芙蓉。
露冷歌声苦,烟笼雨气重。故人憔悴甚,谁复问临邛。
夕照临窗起暗尘,青松绕殿不知春。
君看白发诵经者,半是宫中歌舞人。
里门冠盖学天津,南阮由来不厌贫。从他废箸儿曹事,似汝淫书我辈人。
沼上墨花堪染练,阶前带草欲成茵。肯为辟疆容径造,那将蜡屐比朱轮。
胜地忆屡到,变革非昔年。
律居扫积陋,禅房侈旧观。
老衲不可见,遗事故老传。
使君擅一壑,凭愚妄自贤。
定心初不摇,蚊虻卒飞前。
赫然涨蛙腹,欲以火燎天。
一笠渡清波,绝壁守两斑。
游戏出小异褫骇飞残魂。慢敬汝则劳,
道力屹如山。一笑置勿问,
炉薰袅轻烟。洗盏酌石溜,
吻颊冰雪寒。却忆飞泉句,
泫然思老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