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石林精舍武溪东,夜扣禅关谒远公。月在上方诸品静,
僧持半偈万缘空。秋山竟日闻猿啸,落木寒泉听不穷。
惟有双峰最高顶,此心期与故人同。
猜你喜欢
胜景不易遇,入门神顿清。房房占山色,处处分泉声。
诗思竹间得,道心松下生。何时来此地,摆落世间情。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fù)蛇一螫(shì)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大丈夫何尝没有滔滔眼泪,只是不愿在离别时涕泗横流。
面对离酒慷慨高歌挥舞长剑,耻如一般游子模样满脸离愁。
一旦被蝮蛇螫伤手腕之后,当断手臂就断壮士决不踌躇。
既然决心闯荡天下建功立业,离别家常便饭何须叹息怨尤。
参考资料:
1、隋慧娟.《唐诗宋词》导读.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61-162页.
2、宁宗一陶慕宁.千编经典诗词曲唐诗.郑州市: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829页.
3、蒋孟豪.中国历代古典诗歌精品选译.重庆市:重庆出版社,2006年:228-229页.
杖剑:同“仗剑”,持剑。尊:酒器。游子颜:游子往往因去国怀乡而心情欠佳,面带愁容。
蝮蛇:一种奇毒的蛇。螫:毒虫刺人。解腕:斩断手腕。
志:立志,志向。
这首诗,叙离别而全无依依不舍的离愁别怨,写得慷慨激昂,议论滔滔,形象丰满,别具一格。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下笔挺拔刚健,调子高昂,一扫送别诗的老套,生动地勾勒出主人公性格的坚强刚毅,真有一种“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的气势,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彩笔浓墨描画出大丈夫的壮伟形象。威武潇酒,胸怀开阔,风度不凡,气宇轩昂,仿佛是壮士奔赴战场前的杖剑壮别,充满着豪情。
颈联运用成语,描述大丈夫的人生观。“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本意是说,毒蛇咬手后,为了不让蛇毒攻心而致死,壮士不惜把自己的手腕斩断,以去患除毒,保全生命。作者在这里形象地体现出壮士为了事业的胜利和理想的实现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颈联如此拓开,有力地烘托出尾联揭示的中心思想。“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尾联两句,总束前文,点明壮士怀抱强烈的建功立业的志向,为达此目的,甚至不惜“解腕”。那么,眼前的离别在他的心目中自然不算一回事了,根本不值得叹息。
此诗以议论为诗,由于诗中的议论充满感情色彩,“带情韵以行”,所以写得生动、鲜明、激昂、雄奇,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斜阳平楚风烟乱,新月遥村鸡犬微。好与邻翁争席罢,其如客邸带愁归。
疏萤暗落青苔井,野火孤明白板扉。多少惊心荣辱事,秋江拟付钓鱼矶。
阴曀消除六幕宽,嬉游何事我心闲。鸟声人意融和候,草色花芳杳蔼间。
水底断霞光出岸,云头斜日影衔山。缘情若论诗家兴,却恐骚人合厚颜。
退食县斋静,微雨亦复晴。开樽梅花下,啜醨泛其英。
残蕊自坠地,更觉春草生。重云生夕暝,江城鸿雁鸣。
兀坐不忍去,暂此息营营。簿书非我事,鞭笞非我情。
抱策未归去,幽怀徒自盈。
添竹乘春力,期君共岁寒。青青怀特操,碌碌愧粗官。
尚有哦诗日,尤胜借宅看。他时谁检校,何处报平安。
自石与山水,无之不字霜。柳州州曰柳,蒋径径从蒋。
留使名贤记,烦将缺事详。萧萧稀菊本,风物拟柴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