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下陇流水咽,上陇征人别。
秦树暗秋云,燕鸿隔春雪。
闪倏见胡骑,翩翩传汉节。
戍客起愁心,心与飞蓬折。
猜你喜欢
陇山久成客,行吟私自怜。春风不到处,冻雪动经年。
交河饮羸马,峻阪绝飞鸢。四面流尘杂,乡关何处边。
陇头征戍客,寒多不识春。惊风起嘶马,苦雾杂飞尘。
投钱积石水,敛辔交河津。四面夕冰合,万里望佳人。
落落渔樵家,苍苍起烟雾。
岸滑移钓舟,沙平失归路。
似有凌波人,盈盈月中去。
巍巍储后,实等生灵。克岐克嶷,夙智早成。无论岳跱,岂匹泉淳。
桂宫恧誉,兰殿惭声。
长啸生风白浪起,高桅千尺如折棰。
佛狸百万不敢渡,师跣双髐踏一苇。
视鲁叟桴差简捷,比博望槎尤俶诡。
岂小儿女狡狯然,亦大神通游戏尔。
老胡西来纷文字,遍东西旦撒种子。
塔藏共礼熊耳骨,壁观谁得少林髓。
吾闻至人未尝死,岁晚翩翩携只履。
学人其如初祖何,应身已度葱岭矣。
碧瓦楼头绣幙遮(zhā),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xù),不雨棠梨满地花。
碧瓦楼头,锦绣的帘幕高高垂挂,小红桥外,绿色的小溪弯弯横斜。
即便风停,轻柔的柳絮仍满天飞舞,虽然无雨,地上已洒满细小的梨花。
参考资料:
1、朱德才,杨燕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6页
碧瓦:绿色的琉璃瓦。绣幕:彩绣的帷帐。遮:楂,起韵。赤栏:红栏杆。
棠梨:又名白棠,蔷薇科。落叶亚乔木。
这是一首通篇写景的七绝。乍看起来,是一首绝妙的春日即景小诗。作者笔下绚丽的暮春景色,犹如一幅色彩斑斓、富有生趣的图画。近景,富丽堂皇的碧瓦楼前垂挂着锦绣的帷幕;远景,浓墨重彩的朱栏桥外,横斜着一泓清溪。在这无风无雨、气朗天清的春日里,桥下,绿水淙淙;空中,柳絮飞舞;地上,梨花铺雪。整个画面层次分明,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花香水气仿佛从画中溢出,给人以身历其境之感。读者可以从诗人描绘的优美图画中,享受到赏心悦目的自然之美。
这首诗难道仅仅是描写自然风光。从“碧瓦”这个别开生面的题目,我们可以窥视到作者的深意和奥妙。雕梁画栋的琉璃瓦楼房,不是富丽豪华的苑囿,就是王侯将相的宅邸。再联系诗中的绣幕、赤栏桥和附近大片的柳林梨园,南宋小朝廷偏安半壁河山,在西湖歌舞升平,恰似燕雀筑巢于幕上,不知祸之将至。这首诗描写的焦点。诗以“碧瓦”为题,意在导引读者由此去寻求题旨。
首句“碧瓦楼”外观华丽、美轮美奂,却不知道楼里的人在做什么,被绣幕遮住了,人们看不见。诗人之所以不描摹幕后的情景,用心就在于让读者去想象:偏安一隅的王朝显贵,上至天子、下至宠臣,此刻都沉醉在一片笙歌酒色之中,中原的万里疆土,换来了他们的碧瓦楼。绣幕遮住的里面,肯定是一幅醉生梦死的寻欢作乐图。朝廷如此腐败,国事也不值得一问。
诗的下联看似风花雪月的景语,实为感情至深的情语。现在是无风无雨、气朗天清、柳絮飞天、梨花铺地,但若一番风雨后,匆匆春归去,又是一种什么情景呢。借辛弃疾《永遇乐》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不能长久的。诗人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坠绿残红、飞絮飘雪、落花流水之景,以此暗喻南宋小朝廷偏安局面的岌岌可危,意境与辛词相似,但笔调却更为凄婉。
这首诗画外有音,意寓言外。读者如深一层去体会,便能领悟到言此意彼的艺术魅力。
海国裁成别样新,白云一片净无尘。流苏香煖懵腾处,可有梅花梦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