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房在何所,宛在水中央。丹灶泥初湿,红颜药正黄。
菱花归舫乱,荷叶过人长。一自弹渔鼓,陶陶醉几场。
猜你喜欢
凤鸟摩青天,片羽飞东海。却堕七尺篱,鴳目荧然改。
骊龙颔下珠,夜必吐光彩。绿醑骄欲鸣,青灯耿相待。
不谓双垂杨,果系出剡舟。野夫虽称病,为汝梳白头。
沈沈薜色夏,忽起商飙秋。特达壮士胆,未许黄金酬。
谓予九州外,当复有九州。男儿志五岳,逝将十岳游。
酒间扣所适,泰岱曾入手。马迹重云巅,鸡声浴日后。
狂扣玉女盆,中原散培塿。自揽烟霞色,语语不离口。
十岳天中外,子尚馀其九。寒暑炼玉容,去日各非有。
昔予读损益,亦复思名山。晚师维摩诘,旦夕栖衡关。
纵横千界表,乃在弹指间。笑攀青莲花,归插玉女鬟。
奚必策重踝,役役劳心颜。我语虽大佳,听之了无答。
杯酒散城烟,孤帆凌超忽。唯馀留别句,掷地金石发。
后夜倘见怀,长江弄秋月。
客馆逢君思欲狂,吴山握手望钱塘。寒光骤吐青萍匣,秋色先凋白苧裳。
老去云霞忘世态,穷来天地问词场。漫将七子推同调,不尽雄心骥枥傍。
玉关道路远,金陵(líng)信使疏(shū)。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身在玉门关外道路竟如此遥远,翘望故都金陵音信又何等稀疏。
我现在激动地流下千行热泪,只因为拜读了您万里寄来的手书。
参考资料:
1、魏建米寿顺主编.《山东省五年制师范学校统编教材(试用本)中国文学(第二册)》:齐鲁书社,2001年06月第1版:第46-47页
2、许逸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庚信诗文选译(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65页
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金陵:梁朝国都建康,今南京。信使:指使者。疏:稀少。
君:指王琳。万里书:从远方寄来的信。时王琳在郢城练兵,志在为梁雪耻,他寄给庾信的书信中不乏报仇雪耻之意,所以庾信为之泣下。
诗的起首“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言诗人与王琳一仕北朝、一仕南国,相隔遥远,音讯难通。“金陵”、“玉关”二地名相对,“道路远”又与“信使疏”相对;“远”字表示空间的距离,“疏”表示时间的久隔,这两句对仗工整,为下句起到铺垫的作用。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意为接到王琳来自远方的书信,不禁沧然泪下,未曾见到信上的文字,却已经泪洒千行了。这一流泪启信的细节描写,比开君万里书,读罢千行泪更为感人,生动地表现出作者悲喜交集,感慨万端的复杂心情。尤其是一个“独”字,蕴意极深。当时,庾信虽然受到北周朝廷的赏识,在长安供职俸禄,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暗中与王琳通信,一刻也没有忘记故国之耻。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他的乡关之思和南归之意是不能直率表露的,只能通过诗文曲折婉转地表现。用一个“独”字,既写出了暗中有所希冀,也写出了作者身在异邦,孤独苦闷的环境和感受。“万里书”与“千行泪”相对,皆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此信得来之不易,又与上二句“道路远”、“信使疏”相照应,针线十分紧密,构思亦很巧妙。仅仅二十个字,却抵得过千言万语,包孕着作者十分复杂的情感,深沉含蓄,催人泪下。
前二句言南北道远,音讯疏隔。言外之意:今日居然接到故人书信,不胜惊喜。后二句写拆阅书信时的心情。王琳怀雪耻之志,可以想象信中满纸慷慨悲壮之词,使诗人深受感动,为之下泪。诗人为何拆书下泪?是有感于故人万里寄书的情谊?还是触动了悠悠乡思?或是感慨于故人的忠烈之情,而羞惭于自己的苟全?诗中均未言明。无限话语尽在潸然而下的“千行泪”中。
道林真骨葬青霄,窣堵千秋未寂寥。
宝势旁连大江起,尊形独受众山朝。
云泉别寺分三径,香山幽人止一瓢。
我亦鹫峰同听法,岁时歌员岂辞遥。
挥泪问新人,双蛾今几许。何事郎怜新,新人能越语。
回首三巴曲,平生万里桥。
衣冠无赖客,花月可怜宵。
凄凄霜露零,杳杳鸾凤析。呱呱襁褓儿,惨惨床帷夕。
长嘷向青冥,所天成永隔。蜀月旅榇孤,吴云故山逖。
险坎固多虞,生死宁复惜。迢递履道途,艰难搆窀穸。
岂惟仓卒间,岁月终感激。晚节力在今,矢心良自昔。
矿石尚或磨,精金犹可革。此心比金石,千古终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