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冉冉求濛汜,萧萧映桑梓。朱云黯犹射,空江湛转绮。
静闻幽禽息,瞥见高蟾起。虚白林外偏,垂杨素氛靡。
猜你喜欢
安否每难问,姓名今得通。
久忧埋积雪,大喜得春风。
与世故多识,如公能几同。
既欣还有感,愁对海棠丛。
识理未曾误,疾邪惟过深。岂忘事反覆,不忍俗浮沈。
去国尚回顾,埋名方自今。异时山水意,恻恻吊鸣琴。
张武略,马中骠,鸷中鹗。神清气完志落落,决眦万里空沙漠。
红巾据有南兰陵,无人先执蝥弧登。角弓朝分云汉月,血刃暮洗官壕冰。
黄金璅甲镇江徼,食箪浆壶骈父媪。刁斗严城令密传,菜果漫村迹如扫。
睦州方腊绝饟道,素服威名罢侵扰。陋邦寇劫谁使然,令我诸君师尽老。
孟劳宝刀龟甲文,翻然佩之星入氛。虎贲千百济虓猛,禽狝草薙收奇勋。
浙东元帅亦不群,罗闉狗附联阵云。两军鼓行屋瓦坠,杀声直上苍天闻。
牙张距趯开复合,左启右胠烟坌接。势如惊飙振槁叶,冒围蹂贼贼胆詟。
贺兰阴拱仅自守,檀公上计无乃走。王琳遗爱寿阳间,袁崧殉名沪渎口。
妖星党现秋日微,英雄命薄将安归!连营陷敌泯功业,别部抱愤无晶辉。
残兵故吏望乡哭,偷生可诛死可录。我招其魂歌楚曲,高寒吹下双鸿鹄。
自抛符节请归耕,腰下吴钩解不平。忍死为名频见嘱,不知田叟久逃名。
林竹有佳色,蔽翳空山阿。一为伐榛莽,遂露青瑶柯。
幽怀寡相契,落目聊行歌。
红条约束琼肌稳。拍碎香檀催急衮。陇头呜咽水声繁,叶下间关莺语近。美人才子传芳信。明月清风伤别恨。未知何处有知音,常为此情留此恨。
茅庐诸葛亲曾住。早赚出抱膝(xī)梁父。笑谈间汉鼎三分,不记得南阳耕(gēng)雨。叹西风卷尽豪华,往事大江东去。彻如今话说渔樵(qiáo),算也是英雄了处。
诸葛亮曾亲自以草屋为家,抱膝长吟,从容潇洒,可惜早早被刘备骗出山来经营天下。他谈笑间轻而易举地奠定了三分汉室的格局,却忘了南阳在雨中耕作的旧日生涯。那西风卷尽了历史的风流繁华,往事随着大江滚滚东去,怎不叫人感叹嗟呀!一直到现在,渔夫樵子还谈起诸葛亮在赤壁大战中的传说和佳话,大概也算是英雄的一种结局吧!
参考资料:
1、天下阅读网.鹦鹉曲·赤壁怀古
赤壁:在今湖北蒲圻县长江南岸,三国时孙权、刘备合兵在此大破曹操的军队。赚出:骗了出来。抱膝梁父:指隐居的诸葛亮。抱膝:手抱住膝盖,安闲的样子。梁父:本指《梁父吟》,相传为诸葛亮所作,这里代指诸葛亮。汉鼎三分:将汉帝国一分为三。鼎,旧时视作国家的重器,比喻政权。南阳:汉代郡名,包括今湖北襄樊及河南南阳一带。诸葛亮早年曾在南阳隐居耕作。彻:直到。
发生于公元208年的赤壁大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人们登临赤壁,无一例外地会缅想起这段往事。这场大战是由东吴周瑜指挥而击败曹操的,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也还是在赞美周郎。到了元代,民间的三国故事流行,诸葛亮在大战中的神机妙算和丰功伟绩于是深入人心。
这支散曲便以诸葛亮为代表对象。作品的上片,从诸葛亮南阳躬耕的出处说起,只在第三句凭着“笑谈间”三字,隐隐点出了赤壁大战的影子。“笑谈间汉鼎三分”,简短的一句便概括了诸葛亮建功立业的从容和游刃有余的才干。然而,第四句又滑回“南阳烟雨”,可见诗人怀古的思绪,并不停留在赤壁战场,而是进入了人生思索的更深层次。在诗人看来,诸葛亮为“汉鼎三分”的努力是付出惨重代价的,使他再不能重回隐居的生活中去,他的出山得不偿失,是上了刘备的当了。“赚出”二字,用语偏激,言下有无穷的惋惜之意。这种从怀古的本景宕开一层的写法,显示了诗人心绪的联翩与感慨的深沉。
〔幺〕篇用一个“叹”字领起,揭开了诗人的感情世界。原来,他是在吊古,更是在伤今。以伤今的眼光吊古,怎能不为古人叹惋。扑面来阵阵的西风,眼前是滔滔的长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时豪杰安在。只不过在渔夫樵子的闲谈中传说着罢了。结局如此,那么诸葛亮何必要出山施展才干,建立功勋。还不如留在茅庐“抱膝”、“耕雨”好呢。这四句又只有“大江东去”四字同“赤壁怀古”隐隐关联,其余皆是脱羁的思绪。但前片着眼于历史,〔幺〕篇着眼于现况;前片的首句是诸葛亮的出处,〔幺〕篇的末句则是他的“了处”。前后既对比,又呼应,合在一起,便是借怀古以抒发对现实的感慨。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缅怀周瑜,这一支曲子缅怀诸葛亮,两者的宣泄方式不同,从“怀古”拉回到现实人生的径路却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