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弟瞻美保氏五十以诗代觞得古体四百二十字

睢陵肇京洛,始兴振江介。宏誉笼一时,休风润遥裔。
至今青箱学,犹擅乌衣最。王父雅树滋,敡历遍中外。
肯构得若翁,工冶差有赖。惜哉君子泽,往往食之既。
丹穴终自深,苞彩未云坠。跌宕纨裤间,潇洒见吾弟。
颀然一野鹤,忽凌鸡群至。十五二十时,三日两日醉。
百万盘龙掷,二八桃花伎。歌翻阿鹊盐,舞按回鹘队。
胡笳作人语,羯鼓解琴秽。时时沈冥中,往往露狡狯。
中岁稍折节,读书猎大意。晋谈自风格,吴妆出姿制。
姓名借客重,裘马从友敝。虽靡公业田,而耽文举会。
手折冯驩券,身避周赧债。任侠鲜倦时,问产无完岁。
偶沾一命荣,肯作五斗计。温凊幸无缺,甘旨巧自致。
何必欣捧檄,然后成毛义。伯仲不待年,遗孤我衣食。
余泽沾闾左,英声啧朋辈。余解山南节,颇谐道州契。
花发不孤赏,玉颓或先睡。醒让白眉良,醉思火攻利。
汝帙俄开五,发宣面犹晬。相与追曩者,彼此如梦寐。
悬弧嘉平末,荏冉见春事。璚树十万枝,枝枝吐新媚。
北堂胜事饶,南荣赏心萃。芳压珊瑚滴,寒凝水晶脍。
燕寝瑞龙涎,中宵凤凰泪。是时月过午,长庚蚌珠配。
老余慕独醒,对汝谢尊觯。却听万年酬,问解罗衿未。
毋论尔知非,亦不解我是。醉者与醒者,各各葆真气。
竞挥鲁阳戈,顿挽羲和辔。从此无累身,相将共天地。

猜你喜欢
时三子已归自外家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xǐng)。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shěn)。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你们走远了,我倒也不再惦念;及至归期接近,反而难、以忍耐。
儿女们已站在眼前,你们的容貌我已认不出来。
欢喜到了极点,不知说什么好。收泪一笑,包含着多少悲哀。
明知这不是在梦中,可我的心仍在摇摆不踏实。
参考资料:
1、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67-368.
去远:离去很远。神宗元丰七年(1084),陈师道因家贫而将妻子儿女送往在四川做官的岳丈处寄养。归近:归期临近。不可忍:难以忍耐,形容与子女见面的急切心情。
略:全,都。省:识,记得。
哂:微笑。
了知:确实知道。忽忽:恍惚不定貌。心未稳:心里不踏实。
这首诗描述的主要是诗人思亲、见亲的全程心灵感受,言语易懂,感人至深。
首二句说妻儿们去远了,相见无期,也就不那么惦记了;而当归期将近,会面有望,则反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去远”句固然是记录了诗人的实情,然而也深刻地表现了他无可奈何的失望和悲伤,诗人决非真的忘情于妻儿,而是陷于一种极度的绝望之中。“归近”一句正说明了他对亲人不可抑捺的情愫。
“儿女”二句写初见面的情形。因离别四年,儿女面目已不可辨认。陈师道的《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中说:“何者最可怜,儿生未知父。”可见别时儿女尚幼,故至此有“眉目略不省”的说法,表明了离别时间的长久,并寓有亲生骨肉几成陌路的感喟。
“喜极”二句是见面之后复杂心情的表现。久别重逢,惊喜之余,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是相顾无言,泪洒千行,然后破涕为笑,庆幸终于见面。此十字中,将久别相逢的感情写得淋漓尽致,诗人抓住了悲喜苦乐的矛盾心理在一瞬间的变幻,将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
“了知”二句更深一层作结,说虽然明知不是在梦中相见,但犹恐眼前的会面只是梦境,心中仍然恍恍惚惚,不能安定。这种心理的描绘,写得入木三分。由此可以推知:在与亲人分离的四年中,诗人多少次梦见亲人,然而却是一场空欢喜,反增添了无限的愁思和悲苦,正因为失望太多,幻灭太多,所以当真的会面时,反而产生了怀疑,唯恐仍是梦中之事,深沉的思念之情便在此中曲折表现了出来。这两句源于杜甫《羌村》组诗中写回家初见亲人的惊喜和疑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意谓久别重逢,如相见于梦中,后来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中“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即用杜甫诗意;而陈师道此二句是翻用杜甫诗的句子,与晏几道《鹧鸪天》中所说的“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意境略同,可见陈师道取前人诗意能点化出新意。
此诗通篇造语质朴浑厚,无矫饰造作之气,读来恻恻感人,其原因主要在于诗人感情的真挚,语语皆从肺腑中流出,所谓至情无文,即是艺术上一种极高的境界。此类浑朴的作品得力于陈师道向古乐府和杜甫诗的学习,然而他并不在字句上摹仿前人,而在格调立意上倩鉴前人,故张表臣在《珊瑚钩诗话》中引陈师道的话说:“今人爱杜甫诗,一句之内,至窃取数字以仿像之,非善学者。学诗之要,在乎立格、命意、用字而已。”这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已有充分的表现。陈师道论诗标举“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后山诗话》),即是他形成这种创作风貌的理论基础。但此类作品在他的集子中也并不很多,故尤为珍贵。
陈师道论诗,提倡“宁拙无巧,宁朴无华。”(《后山诗话》)此诗就是朴拙无华而感人肺腑的好诗。说它朴拙,因为全诗没有典故,没有藻饰,章法平直,句法简洁,并不追求文外曲致。说它感人,是因为字里行间洋溢着至性至情,深挚敦厚,绝无造作虚饰。然而此诗虽不炼句而炼意:首联写久别重逢之情极为生动,尾联则活画出疑信参半之心态。用极简洁的诗句刻画出复杂深微的感情,所以耐人回味。
陈师道做诗追求古朴,讲究锤炼,自称“此生精力尽于诗”,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句,因此,他的诗往往枯涩生硬。这首诗纯是写情,凝练精到,表现了骨肉至情,是他诗中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