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依依杨柳,荫我户牖。柔条嫩叶,念汝宁久。嗟彼松篁,四时相守。
不凋不瘁,为我之友。
猜你喜欢
村居幽幽,面山临流。四时代谢,春而复秋。载耕载耨,于田于畴。
租税惟收,此外何求。
碛(qì)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zú)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碛南沙上的烽火,一次次把雁群惊飞起,像千里飞雪漫卷戈壁。连环弩,金簇藜,年年征战箭如雨。画楼中的美人,也恨这战火中的别离,愁时看着红杏花,独坐锦屏前。
参考资料:
1、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6
2、钱国莲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31
3、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93-94
4、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35
碛:浅水中的沙石,这里指边塞荒漠之地。玉连环:征人服饰物。这里是指征人的用具,如铁链之类的东西。金镞箭:装有金属箭头的箭。镞,箭头。锦屏:有彩画的屏风。
这首《蕃女怨》写来并不见一点“蕃”味,仍是一般的思妇词。这首词写边塞的寒冷和艰苦,使思妇对征人倍增思念。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征人忆家。
此词开头两句“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写边塞环境和气候的恶劣:沙碛荒漠,茫茫千里,大雪狂飘,塞雁惊飞。“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先写征人的装束,续写征战之苦,战情之急。丈夫如此在边关服役,妻子必然思念和怨恨。结末二句,点明题旨:“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战争使无数的妻子独守空房,画楼冷落,锦屏寂寞,尤其在杏花开放、春满人间的时候,更是令人肠断,魂断,唯有恨不断,泪不断。可谓曲尽人情。
就内容来说,此词并无新意,作者不是为了宣扬什么反战情绪,思妇的愁恨是一种纯真的感情,值得珍重与同情。这首词与《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互补互衬的关系,阅读时可互相参照。
在温词中,此词属于较为浅直的作品,辞藻不算艳丽,含义也还显豁。但是仍具有某些深曲之作的特点:只客观地提供精美的物象情态,而隐去它们之间的表面联系,留下大片想象余地。像“画楼离恨锦屏空”与“杏花红”之间也未点明其关系。而这些物象情态的关系,很容易领悟出来,所以反而显得浅而不露,短而味永。
科名再得年犹少,今日休官更觉贤。去国已辞趋府伴,
向家还入渡江船。雪晴新雁斜行出,潮落残云远色鲜。
在处若逢山水住,到时应不及秋前。
到戍如到家,喜得息行李。况我病狼狈,九死一生耳。
初望见汉城,一道烟光紫。嘈嘈市井开,辘辘轮蹄驶。
老树但榆柳,槎蚜环半里。突兀虎头山,赤壁晴霞起。
溪水纵横流,冻处冰齿齿。何处秀野亭,久圮无遗趾。
酒肆错茶园,不异中华里。驱车化成坊,店房高列几。
两仆掖我下,摇摇步难徙。居停主人贤,先为备薪水。
且往大帅府,乞假容调理。乡友四五人,亲情骨肉比。
劝慰伴晨昏,饮食谋甘旨。一笑语我仆,到此即便死。
已胜土鲁番,黄钱无半纸。
秋色平分月正圆,南楼清兴浩无边。云□□□悬丹桂,水满龙宫泛白莲。
万古山河□□旧,百年身世欲登仙。何当唤起临皋叟,斗酒中流共放船。
桃核访初辰,蓬山伫灵迹。命驾纷行游,披帷犹屏息。
敦余值二难,结客枉三益。雨馆霭馀清,云轩坐生白。
丘琴发雅弹,邻酒泻芳液。泠然御鲲响,恍若骖鸾翼。
吾意眷山水,何事饵金石。方达无生旨,安知有生怿。
湿带青烟古涧滨,气含石理助芳辛。
山中酒醒凉生脑,乞与文园渴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