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与君耕研春复春,掉臂结客游重闉。前年花发同就道,今年鹏徒难为邻。
五战棘闱屡蹭蹬,两番京邸潜悲辛。饥鹰折翼向人叫,老马伏枥安能驯。
惟君干镆焰如电,康庄赠策雷与陈。攫空蛟龙不可测,下笔风雨诚有神。
苏黄妙手世谁似,伊洛的派师传真。儒者气象郁年少,谪仙标格疑前身。
燕山紫桂逼天阙,努力秋风探月窟。市屠壮夫傥问君,道坤今卧南山云。
猜你喜欢
山塘游舫接荒城,纵有笙歌耳不清。深忆国家无事日,人心和气是春声。
十年勤苦学求仁,品汇纷纭未识真。惟有一般堪自笑,行藏酷过古人贫。
长空威发冻云黏,寒比金吾禁更严。词客漫誇梁苑赋,司农欲税谢家盐。
杯浮琥珀羊酥酒,帽拥葳苏獭尾檐。要我开怀真痛饮,真须立马雪山尖。
暮云秋树郁苍茫,一叶扁舟出野塘。水接天光天似水,霜霏月下月如霜。
几家灯火前村近,满地虫声客梦凉。浩浩御风忘所止,不知漏尽几分长。
夜深归客依筇(qióng)行,冷燐依萤聚土塍(chéng)。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夜归天黑,需撑着竹杖而行,好在田埂上聚有磷火和萤火虫,发出微光,使人顺利通过。。
到了村店,也因月昏无灯,泥路滑,十分难行,又好在村店竹窗射出读书、补衣灯的光亮,照着人继续前行。
参考资料:
1、夏征农主编.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241
筇:一种竹。实心,节高,宜于作拐杖。这里指手杖。土塍:田间的土埂。
本诗用“夜归”统摄全篇,应把握时令是“夜”和事件是“归”,因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归”中意境。既然已“夜深”了,还要归家,那么思家怀乡之切自不必说;“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门时所见,夜已深了,家里还亮着“补衣灯”,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扑面而来。
一开篇“夜深归客”四字,点明了诗题“夜归”。为什么要连夜赶回去呢?诗中没有交代,但是联系以下几句,读者可以想象,大约是一位出门已久的游子,思家心切,到了归途的最后一段路程,便不愿在投宿多耽搁一夜,而宁愿日夜兼程,摸黑赶路,以致深夜到家。诗中撷取的正是将到未到的情景。“倚筇行”三字勾画出归客的形象。透过归客倚杖蹒跚而行的身影,可以想见深夜行路的艰难,也可以推知游子劳累的旅况和近乡情切的心理。
第二句看来是写走过村外野地的情景:田野里的土埂子上,影影绰绰的鬼火、星星点点的流萤。通过深夜荒径冷气森森、幽光闪烁的环境,烘托出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也反衬出归客不顾一切、急切回家的心境。途中越是阴冷,就越是令人急于早点回到温暖的家中。
第三句写终于进村了,首先看到的村店。在昏暗的月色衬托下,村店显得寂静而冷漠,但在归客的眼中,家乡的村店却给深夜的荒野带来了生机,一种家在咫尺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转过村店,不就快到家了?“泥径滑”三字,正是写归客脚下加快步伐,因而更感觉到路滑难行。他就在这一步一滑中,匆匆转过村店,越走越近盼望已久的家门。
随着画面的延伸,一幅充满亲情的图景展现在归客眼前——“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多么的出人意外!夜那么深了四周黑黝黝的,全村都人睡了,可是唯独自家竹窗还透出灯火,隐约可见灯下补衣的身影。啊,那不是他所思念、温暖的家吗?此刻那熟悉的身影强烈叩击着归客的心扉。
月明正午一声雁,山静如秋两袖风。
鹤与苍头齐睡着,无人知我此山中。
煮茗评诗岁月深,堂堂遗像篆烟沉。
数间老屋关兴废,一段清名无古今。
碑断乱云封字脚,井昏落叶覆泉心。
斜阳影里夷犹处,仰止高风不敢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