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渐见风沙暗,萧关欲到时。儿童能探火,妇女解缝旗。
川绝衔鱼鹭,林多带箭麋。暂来戎马地,不敢苦吟诗。
猜你喜欢
纵横屐齿印苍苔,梦笔山高翠作堆。
日带晚光归海去,风传秋信下天来。
竹开小路通萤过,松守空巢待鹤回。
蚋瓮乾坤还自乐,何须金屋玉楼台。
江国三千土,才名四十年。君犹淹白首,吾欲问苍天。
鞮唱习池近,廛声陶宅偏。功名独遗恨,寂寞□□□。
永平昔全盛,旧学尊五更。惜哉趋舍缪,眩眼车服荣。
恭惟自孔氏,时止亦时行。心泰无不足,外内谁重轻。
只隔罗衣不隔心,可怜同梦不同衾。多情少小虽珍重,只是幽期未许寻。
往来几苦浪涛惊,尘役而今亦懒营。雪积墙腰连屋莹,日涵城影接江平。
市楼有酒晴旗小,宾馆无人夜榻清。孤坐搜吟难造妙,霜风吹月纸窗明。
白发本至公,不上松期头。蓬壶一水隔,大药知难求。
奈何处一世,俯仰同累囚。未识生人乐,行将成土邱。
回风荡四壁,日影何脩脩。恨随孤蓬发,思逐纤尘流。
嗟余未闻道,何能齐短修。徵衰非一端,泪下不可收。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yīn)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guō)!
岁月蹉跎于人间,但烟霞美景却多多地停留在竹林寺附近,没有因为时过境迁而消散。
因为爱这番烟霞和竹林寺有了感情,但是就算心中有深情厚意也不知道今后能否再来欣赏这美景了。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
竹林寺:在庐山仙人洞旁。殷勤:亲切的情意。过:访问。
隐士多为思想家,从朱放的诗句里读者可以领悟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感受。《题竹林寺》中有着诗人对时间流逝,世事难料的伤怀。
竹林寺依旧有美丽的烟霞景观,但是岁月消磨人难免会有改变。美丽的依然美丽但欣赏的人已经和以往不一样了。这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遗憾,而这遗憾是人力难以抗拒的。所以诗里用到了“促”这个字。因为这岁月的催促,诗人难以预料自己还有多少机会能来欣赏美丽的风景,所以用到了“更”这个字。前后的呼应用在这里很恰当,既加深了感情的表达力度又使全诗有了整体的美感,很紧凑不拖沓。可以说此诗的最长处不是对竹林寺烟霞的描绘,而是这种对感情的描绘方法。所谓的文章前后的一致性,其实就是这种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这样编辑文字的好处就是主题明确,言简意赅。当然这是一种逻辑应用,要真正做到还需对素材很好的运用。绝对不是前面有几个词在文章最后依然用几个词就行的,《题竹林寺》可以说是一个范例,读者多琢磨一下就会体味了。